美文网首页
移动直播的狂热之后,我对秀场直播的冷思考

移动直播的狂热之后,我对秀场直播的冷思考

作者: 抱枕__f877 | 来源:发表于2021-01-11 19:42 被阅读0次

前言:

       亲身经历过千播大战、目睹过YY卖身、观察过好几个直播类的APP在市场上的式微规律,

       曾经我一度认为,关系税的机理设计是无敌的,但我一直忽视了平台会存在关系透支的现象。

       纯直播打赏是一个来钱的生意,但它不是一个健康的商业模式,作为一名多年的从业者,我衷心希望自己能用微薄之力让这个行业带来创新和新的方向…



1.互动源起于“关系税”

       秀场直播里较为让人困惑的点莫过于花钱打赏的业务理解,试想想我们在app内已经是免费收看着内容了,那么我们作为观众来说为什么要多此一举地进行付费行为。究其根本原因,不外乎是因为直播类的产品搭建出了一个信息交流不平等的机制:

主播:即时反馈/管理半径有限    

       主播对用户是一对多的关系,她/他具备第一时间回应用户的权力,或是表情、或是动作、或是话术,这类信息的生产时间成本较低,基本为即时反馈。但与此同时,主播自己存在着有限的管理半径,因此她/他能关照到的用户必然是少数群体,一个成熟的主播往往会存在着自己成套的筛选用户策略,让有限的关照资源倾斜给少数人。

  用户:延迟反馈/各自为政,想方设法地获得关照资源

       首先,他们是打字者,滚屏区域的资源位有限,会让他们的消息价值降低。用户们由于处于一个多人竞争的关系,于是他们为了获得互动和回应,往往会制造出机会来让自己获得互动的机会,

       幽默大师会跟你讲个网络段子博君一笑,气氛大师会帮助你整热直播间的气氛,当然也有更直接的筛选方法——一掷千金,让个人一下子站在了众多观众的顶峰,从而成为众人捧拥的焦点。

       最后者更容易滋养出主播傍土豪的商业模式,我也一度将其被戏称为“糖爹模式”。

       直播平台的运营需要做的是深化主播与用户之间的关系,而关系越深,其需要缴纳的关系税就会越高。但是关系税的理论里,在我们享受收入增长曲线时会忽视几个小细节:

       关系是会透支的,当马太效应形成的时候,平台和老用户的博弈会变得模式化,而老用户中的头部用户会掠夺掉平台的大部分资源;

       糖爹模式反而会形成“沉默的大多数”,这些用户不是重课金用户,往往容易在关系中受到忽视。

       在常规的直播平台中,人为制造马太效应不外乎是一种来快钱的简单方式,

       但我时常会陷入思考:

       为什么不能是别的模式?

       为什么头部主播都是百万级的流水,却过着月薪五万的普通生活?

       为什么直播平台容易出low货,不能跟主流媒体和演艺圈分庭抗礼?

       秀场直播真的是仅为了生存才选择了过分的商业模式吗?

       直播这种媒介到底能不能带来价值?抑或只成为单纯的财富转移游戏?

       ……

为什么不能有别的商业模式?

       是一定生不出来、还是还没人想生出来?

       ……

       这些问题困扰我很久,有些已经早有明确的答案、而有一些又出现了新的方向和感悟。

       其实是经济的问题、

       其实是分配的问题、

       其实是平台扮演的角色问题、

       平台到底是要做商人、还是要做政府?

       ……

       回归思考:如果我们要做出 直播平台 + 付费人口的商业模式 ,它会是什么?

在做付费人口的商业模式中,“沉默的大多数”处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对待他们的友好度需要更为偏袒,运营人员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他们身上。


2.关系透支的标志:虚伪刷单开始

      关系透支的原因,本质是由于新主播和新用户的融入平台的速度慢于老主播和老用户的套路程度,

      而刷单行为会导致老主播制造出较高的通胀数字,令没有积攒的新用户失去积极性,望而却步。从而拉低平台之间的用户积极性。

      从流量的角度来考虑上面的积极性问题,我习惯会把app的DAU比喻作会漏水的浴盆,

如果我们加大新增的活水的流量和流速,理论上是会有一定概率带来鲶鱼效应,积极性的提升即为平台收入的提升。但系统会不可避免遇到这样的瓶颈:老主播的实力数值会发生通货膨胀,膨胀到一定的瓶颈值X时,X会剥夺掉近乎所有鲶鱼的积极性。

      而这个X值的通货膨胀,按照我的观察会有三个阶段:

一阶段:良性竞争,无刷单

这种模式相对较为简单,由于是无上限打赏的比拼,arppu值没有做限制,付费用户容易出现糖爹模式,

而且模式固化后除糖爹以外,其他付费用户付费积极性会相对下降。

由于这个阶段的模式还未涉及刷单,因此还算是一个相对良性的模式。

二阶段:竞争恶化,我 刷 我 自 己

这种模式引入了成本的观点,主播为了获得高的排位会主动加大自己的金钱投入,

衡量该阶段的合理性是主播增加成本的投入是否会带来主播的收益上升,

理论上主播的成本投放跟活动奖励的价值挂钩,分3个情况:

主播成本<主播收益,主播会在后续活动中继续考虑加大自己的投入,直到市场达到帕累托最优;

主播成本=主播收益,帕累托最优的情况,主播刷高了流水,但总体收益刷前&刷后没有差异;

主播成本>主播收益,主播亏本、标志着刷榜不赚钱,意味着这是市场的极大值。

三阶段:沆瀣一气,平台也参与刷单

这种模式更为严重,通常在直播平台后期给予大型组织机构充值返点时会出现,

其问题评估的细节主要有:

1.平台是否有主动给予机构提供刷流水的对应服务;

2.在平台自身财务报表中,现金流的定义和算法是否严格准确,是否存在偷龙转凤的嫌疑;

3.机构是否通过刷数据的方法获得了合理的商业回收;

4.平台提供的返点汇率的稳定性。


3.良性的解决方案

首先,用户需要有实体所得

在秀场直播里,大部分都是花钱赚吆喝,

包括但不限于:引起主播注意、希望主播感谢、让主播叫自己名字、线下见面、约会、商务合作等,

但以上行为都是虚的概念,且大部分场景都不长久。

我们对于一般的小额付费用户群体在中心化的生态下不太容易有生存空间和后续付费动力,

所以大部分用户会在中后期失去付费的积极性,沦为看客。

为了能让中小额付费用户能够在直播平台里获得存在感,

常见的直播平台套路有几种:

1.平台返利:少部分是金钱上的返利、大部分是外观上的展示

2.主播发起抽奖:而受限于成本控制,主播能安排的返利往往是有限的,因此都是用抽奖的形式来承载

前者脱实入虚,没有跟主播本身产生情感勾联,更不用说实际价值,

后者福利的范围有限,达不到普惠的水准,

两者都不会有电商直播那样实现付钱者必有实体收益的体验。

因此在娱乐类的直播平台,我们更应该思考 返利行为所产生的价值,

这里的价值不仅仅是指金钱上的、定价上的,一定程度上还需要具备一定知识产权性质的数字产品,强化返利的价值感,

故:Fanbox、粉丝众筹类的模型,在这种条件下就有用武之地。


其次,用 排位 代替 财富等级。

财富等级这类机制忽略了时间的重要性,

它只解决总累计数据统计问题,但是从时间切片上看,少了很多颗粒度的信息,

以至于大部分情况下,财富等级可以描述“他曾经是个很富有的人”,但不能描述“他现在是个很富有的人”。

相反,排位由于是衡量一个时期内,用户的实力信息的数值,

它更具备有弹性,跟时间挂钩,且能有效规避掉用户产生的付费慵懒心理。

但同时它对超大额用户有可能会造成损害,是一把双刃剑,因为这类数值有可能产生“数值回退”的体验,否认用户过去的金钱贡献,有一定的负向作用。

但如果我们更依赖于付费用户量的生意模式,更希望激励付费用户的活水,

那么回退的体验则是我们必须要接受的一种机制成本,

毕竟从长期来看,财富等级在后续运营过程中带来的:付费行为怠惰、升级时间过长,都是付费运营里比较顽疾的体验问题。


再者,用 付费人数 代替 arppu值。

我们知道,“更多的付费人口”实际上比“让糖爹付你更多的钱”要难得多,

给予主播设置合理的难题,让一部分优质主播从 糖爹模式 这种懒惰的机制中抽离出来,

始终致力于搭建以付费人数为核心的商业模式,

才是养出受人欢迎的优质内容的关键步骤。


然后,引入人为评判 ,而非机器评判。

于互娱的平台来说,核心问题在于流量的分配问题,

一个平台的性质取决于大流量具体分发在什么地方,

如果是一个完全没有管制的平台,从商业的激励模式去思考,最终的结果往往是绝大部分流量会导向“最赚钱的地方”,

而这种模式是很容易失去调性,被草根或小圈子所占领。

如果我们自己是在经营音乐性质的平台,需要有一套主观评判的标准,

对于一些优质的、好听的、具备创作能力、但又还没被流量恩泽的用户给予界定和政策保护,

采用 独家协议、官方歌房、fanbox、各式内容企划或活动执行等方式来和主播一同成长。

而机器的数据工具往往在这里充当粗筛工具,然后再进行人工筛选。

这里切忌的一点是盲目追求效率化,光凭借使用数据结论去定义优质内容和人选,

毕竟数据是可伪造的、可欺诈的,而人为的判断会更为天性、更为直接。


最后,也是最难的一步。主动统计刷单,主动发现刷单,主动评估刷单

应当将每一位主播都看做自己平台的宝藏,

界定清楚主播的刷单程度:哪些属于0刷单主播、刷单盈利主播、刷单亏本主播,

对于一部分不利于平台的刷单行为进行用户公示,

有甚者需要赋予惩罚、管制、禁赛等管理行为。

以免作弊风气在主播圈内蔓延,造成恶性竞争,

结果到最后利益受损的还是平台上的用户。

这一点往往想法比较简单,但是实操起来会有较多两难问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移动直播的狂热之后,我对秀场直播的冷思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vtja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