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发生了件事,让我有点小堵心。
故事的开头非常美好,一个同学知道我生了宝宝,非要给我发红包。因为当年她生宝宝时,我也送了礼物,本着礼尚往来的原则,我觉得这也合情合理。
我们随意聊着家长里短,不一会儿,红包过来了。我一激动,点开,瞬间就懵了---100,反复确认了下,没错,后面两个零,前面一个杠。看着这个数字,心里忽然有点说不出的味道。
我知道我这同学是在一个二线城市,寻思着红包怎么也得200起步吧?何况我俩的交情......那这100是几个意思呢?
过了一会儿,冷静下来想想,忽然明白了。其实当年人家大概并不想收我的东西的,只是我自己非常“热情”,觉得我们感情不错,生孩子这种大喜事肯定是要表示表示的。而人家现在也只不过是还当年人情罢了。和感情无关,和什么都无关。
有时,最伤心的事莫过于,你掏心掏肺,觉得“我们好着呢”,可是在人家心里,你和路人甲乙丙已经没有区别,而你某一天也忽然发现了这个事实。
02
想起初中时候的一件事。
当年我刚从镇上中学转到县城读书。去新班级报道时才发现,同学很多都是县城的孩子,一个个打扮的非常洋气,而我自己穿着样式略显土气的衣服,听着老师把我介绍给全班同学,却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那是属于一个青春期女生的自卑,那么那么深。
也许就是太自卑了。总是怕别人瞧不起,怕别人讨厌自己。我印象很深有个男生,总是处处找我“麻烦”,说话口气非常很尖酸刻薄。那我做了什么呢?我写了个小字条,放到他铅笔盒里。当然,那不是情书,而是一张类似“求和信”的字条。后边的情节我已经忘记了,因为升高中,大家也各奔东西了。可是当年的那种不安的感觉还一直留在脑海里。
后来网络发达了,查了很多资料才知道,这属于“讨好型人格”。
壹心理里有一篇文章,对讨好型人格的特征总结的很到位:
对别人的感受过度敏感
讨好型的人通常都对别人的情绪非常的敏感,并时刻准备满足别人的需求。
抬高别人,贬低自己
他们总是认为别人很强,而自己很弱。他们也害怕自己表现的强大和美好时,会引发别人的攻击性。为了避免冲突,他们提前缴枪投降。
不敢发出请求,很难拒绝别人
讨好型人格的人很害怕给别人添麻烦,因为他们有很深的不配得感。同时,在面对别人的要求时,也很难拒绝。
缺乏界限和原则
讨好型的人更容易在生活中放弃原则,在交往中丧失界限。一方面,他们会守不住自己的界限和原则。另一方面,他们也容易突破别人的界限。
讨好型的人会活得很累,因为他们是没有安全感的人,如惊弓之鸟,内心没有价值感,也没有自己的需求,自我被无限压缩,因为他们用别人的需求覆盖了自己的需求。只是这种卑微后面,其实还带着一丝渴望,对别人的赞赏和关注的渴望,对爱的渴望。所以,在讨好的背后,他们其实也期待别人能给予同等甚至更多的爱。但是他们往往又不会直接表达出来“我想要你给我很多爱,“我需要你关注我”,他只是默默去做,去满足别人的需求,期待用这种“行动”让别人“领会”自己的意图。如果别人没有猜到他们的想法,没有达到他们的期待,他们就会感到伤心,甚至懊恼。
那么,这种讨好是哪里来的呢?
一般认为,讨好型人格的形成和原生家庭有很大关系。一种可能是父母具有讨好趋向,习惯了自我牺牲,子女也随之形成这样的性格。另一种可能是父母属于控制欲过强型的,孩子稍微不顺从,便指责打骂,压制了孩子内心的声音。长此以往,孩子在隐忍中学会讨好父母,来保证自己的安全。长大后,他们由讨好父母变成讨好所有人,因为他们的观念里,“只有讨好才能被爱“,伴随着的是“我不配被爱”的低自尊感。
03
“我因为太希望别人喜欢自己了,而成了一个谄媚的人。”没法想象这句话是从一个9岁成名,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毕业后直入《新周刊》任副主编,出入哪里都有粉丝媒体簇拥的名人嘴里说出来的,而这个人就是最近处于风口浪尖的美女作家——蒋方舟。
在参加《圆桌派》时,蒋方舟的讨好特质表现无遗。本来是各抒己见的谈话节目,她却小心察言观色,谦卑迎合别人的观点,说话因而也显得不够自信。
而在后来的《奇葩大会》上,蒋方舟也说自己曾是“讨好型人格”,很难和他人产生真实的关系,即,可以去争吵、把自己最不堪的一面暴露给对方。只想迎合别人的期待,被所有人喜欢。
但后来她终于决定改变这种现状。
在奇葩大会上,蒋方舟也分享了治愈自己“讨好型人格”的办法。2016年,她只身前往日本,在东京的一年,无工作无朋友无社交,不必在意别人的评价,她得以从原来的圈子跳出来,远距离审视自己的生活。她终于明白,愧疚是最大的负能量,任性是最被低估的美德。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价值,放弃这个价值,去构建一个被人喜欢的人设,吸引来的人并不是真正欣赏你的人。真正欣赏你的人,永远欣赏的是你骄傲的样子,而不是你故作谦卑和故作讨喜的样子。
那对于普罗大众来说,如何走出讨好型人格的禁锢呢?
首先,在意识上,要明确,你已经不是小孩子了,可以为自己负责了。
具有讨好型人格的人潜意识中总觉得自己是“小孩子”,当冲突发生时,就退行到童年状态。认为自己没有力量,必须依赖他人才能生存,所以必须讨好别人。所以第一步就要明确:你已经长大了,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活下去。即使发生冲突,你也不会死。
其次,要尊重自己的需求,不要一味期待别人主动满足你的需求。
把关注点从外界转向内心,倾听内心的声音。告诉自己“我是值得被爱的”,“我也可以有需求”,进而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
再者,提升个人价值。
我们要明白,一味寻求别人的关注和喜欢是没有意义的,也是痛苦的,有风险的,因为你把快乐钥匙交到别人手上。即使童年时原生家庭给我们带来一些不安全感,可是我们已经长大了,童年时对爱的强烈渴望的遗憾无法弥补,我们只能向前看,确认自己生存的价值,提升自己的价值,只有当你确认自己存在有价值时--——“即使没有别人认可,我也可以生存的很好”,对他人的依赖和讨好必然会减少。
04
日本作家太宰治在小说《人间失格》里有一段话,可谓是对讨好心理的形象写照:「 我的不幸,恰恰在于我缺乏拒绝的能力,我害怕一旦拒绝别人,便会在彼此心里留下永远无法愈合的裂痕。 」
开始编辑时,我心里还打鼓:要不要把开头的故事去掉呢?被同学看到是不是不好呢?你看,我的讨好细胞又自动启动了,也许对讨好型人格来说,最难的就是在内心你已经认可了一个“不讨好不成活”的理念,而这种理念已经根深蒂固,需要很长时间调整。
恩,爱谁谁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