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很多时刻我都在自吟一首歌,这首歌的名字叫《我》。
我是谁?
那个小时候在橙黄色灯光下的蓝色窗户前,望着窗外那一片漆黑,看着玻璃映照之下的自己,我觉得我这个人非同寻常。
就在那天,当即提出了第一个疑问,如果这个世上没有我,这个世界还存在吗?
在我还没有知识储备的时候,不知道看待世界与自我是多角度的。那个时候我颇为自豪得意。内心深处暗暗惊叹自己的存在实在意义重大。
在跃跃欲试中跨入人海,世事磨炼中,我想我们都或多或少经历过自恋和妄自菲薄的时刻,无论是何种处境之下,我们与他人交涉,往来,但是归根结底,我们还是与“自我”相处的时间多与他人。
当我心怀感恩面对生活的时候,怨气便消失了,当我善待自己的时候,才发现世界并非围绕我运转又如何?
我们没有了小时候的无知,同时也失去了小时候的无畏。在胆怯和畏惧中,在真相捶打中,变得愈发怯懦。
我不再对权威的话语深信不疑,也不再一味地自我为中心,偏听偏信常常使人失去平衡。我想,建立自己的判断力是一个人成长的体现之一。
每个人都在以他们自己的经历来表达某种见解,见解没有所谓的优与劣。只是在不同的时间段适配程度不同罢了。
那么2024年我问自己我是谁。
回答我自己的是深深的沉默,以及脑海里的瞬息影像。
那些构成我这个人的生活片段,一段一段组成了我。
我经由自己创作,命运和人为都在为“我”添砖加瓦,一些成功和失败的过程也在丰富我这个人。
我哭的时候嚎啕大哭,克制的时候一滴眼泪也没有;真正被逗笑的时候笑得前仰后翻,开心的时候笑,不开心的时候愁眉不展。
对我而言,我不追求极度的快乐,也不想要苦难降临,现阶段乃至于未来,我所想要的是——平静。
我可以忍受不耐烦和无聊的绝大多数时刻,对苦难退避三舍。
可以不必被爱,但是我一定要爱,所以爱人先爱己。事到如今,我对自己的了解远远不够,我会一直学着像幼时一样,定期询问一下自己是谁。
那个小小的孩童站在蓝色窗户前,一直对着玻璃照啊照,心里不自觉涌现一个那么哲学的疑问。
这个问题重的不是答案,而是问题本身。
我又不自觉想到了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命运这种玄妙的东西,也许那个时候我站在那里,冥冥之中上帝视觉来自于多年后长大后的我,在我所写下这篇文章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没有忍住默默窥探我的童年。
我因此得知,一个朴素却又隽永的道理——这个世界上还有谁比你自己更有能力爱自己。
当你在时间里不断往前走的时候,过去并非不存在了,它依然存在。你在世上游历,人声鼎沸,声音繁杂,永远别忘了,每时每刻你自己都在陪伴你自己。
人的心理如果出现了偏差往往就会导致生活大变样,不加以调整会造成心理相关疾病。所以与自己的情绪和谐相处特别重要,即,学会自洽。
以前我无法感知到自己身上的负面情绪,现在除了日常写作之外,也开始在写心情日志,录音或者文字的形式。
也许你屡屡碰壁,常常感到挫败感快要将你压垮。你也曾亲历城市的庞大,感受自己的渺小,可在黑夜里抬头依然能看见耀眼的星星。
随后你变了,很多人以旧日眼光看你,对待你,或许你依然是原来的你,但是你一路上遇见的人、建立的观点、读过的书,对你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潜移默化之间在起着作用。
每一分钟,每一个时刻无意间说出来的话语,每一次的进步,不是都会有人专门见证的。长大后没有上下课铃声,也没有开始和结束。
别人不知道你的变化,别人不在乎你的变化,那都没关系。你自己,这个与自己朝夕相处的同伴,在这个变化过程中,依然不离不弃。
谢谢自己,同享每一个寂静与喧嚣的时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