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诺最近有篇文章《海外华人在职场的深层困境》(https://nulishehui.blog.caixin.com/archives/256119), 作为一个在海外工作的中国人,深有感触。
文章列举了困境的三个深层原因。第一:不同的历史叙事带来的对世界认知的不同;第二:社会制度不同所带来的认知鸿沟;第三:信仰和文化。
这几个原因确实是阻碍了很多海外华人职业进一步发展的最重要因素。这些底层障碍很难改。但别灰心,首先我要说:很多人的职业发展还没触及到这些底层障碍。
对做到初级经理或者中层管理职位来说,需要的是基本功。这些基本功在外企,不管是在国内还是海外,都是一样的。因为对于中层管理岗位来说,主要责任还是做事,把活干得漂亮。做好这些,只需要基本的职业素养,做事有条理,有方法,做人有原则,有底线就好。而且基本上不论环境。职场中的大部分人都只能做到中层管理者,即使是美国人在美国企业做,很多人也就是做到中层管理者。所以如果我们没有做到高层管理者的想法,这些底层障碍基本上不适用。
很多人觉得华人在海外做到中层管理者的机会也少,很多是作为技术专家型人才存在的,而不是管理者。其实要突破这个也不难,就是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积极地寻找机会,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基本功。做好这些,能成为中层管理者是大概率事件。
从中层管理往上,越来越多是做人。一个好的高层领导者,是一个有着鲜明特点的人,一个有着很强“感召力”的人。而这一点对于中国人来说就特别难。因为我们从小的教育就是:“枪打出头鸟”,“木秀与林,风必毁之”。我们强调的是从众,而不是有个性。
在这样的基础下,又在海外这个环境中,要成为一个融入“普世”价值观的有个性的领导人是很不容易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华人成为外企的高层是凤毛麟角,更别说成为CEO了,更是屈指可数。我们公司全球有超过十万名雇员,而成为Global Leader 序列 (近200人) 的华人不到5个人。
要突破这个障碍,我自己还没有什么心得,因为自己也还在这个过程中。但从我自身的例子出发,有几点是我想做的:
首先:保持开放的心胸 (Open Mind)。把自己打开,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思考。保持开放的心胸才会让谈话和沟通得以开始和深入。
其次:要融入当地。现在由于社交网络的发达,很多华人虽然身在海外,但其实所有的联系还都在国内。资讯都是通过中文媒体获得,沟通也都是在微信上。这样对当地国家缺乏深入了解,自然无法和当地同事有深入沟通。欧美社会很多时候都是自治型社会,有很多自发的组织。积极参与这些组织也是了解当地社会,融入当地的很好的方式。而华人通常不积极。
第三:建立个人品牌。用自己得Character 个性去影响别人。这个很难。如何建立好自己的个人品牌,我个人也还没有心得。这个只能等以后再分享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