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设定非常重要,它直接指引了我们的教学方向,以及学生通过这一节课或这篇课文要获得的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素养能力习得的水平。但是在现实中,很多教师的教学目标形同虚设,既没有结合学情的精准设定,也没有符合课标的准确表达,甚至有的目标完全是教学参考书上抄下来的,丝毫没有自己的思考,在教学过程中也没有得到有力的落实。
今天听了一节语文课,上的是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课文《将相和》的第二课时,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设定就没有充分的思考,以致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影响了目标的达成。
教师设定了三个目标:1. 学习用速读的方式阅读课文;2. 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课文中的故事;3. 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的特点和精神品质。这样的三个教学目标,我认为应该是整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但是授课教师表示,这就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并且自己在教学环节中都予以一一落实了。
我们来看看前两个目标的落实情况。
按授课教师的意思,前两个目标在教学的第一环节即已落实,达成。这个环节是这样的:
在导入课题后,教师指名学生回顾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然后引导学生回顾了速读的方法一二三。当然,后面在分析人物形象的时候,也都有学生的速读练习,但是教师既没有对学生的阅读速度提出要求,也没有对学生阅读速度的检验。我以为,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是没有完全落实第一个目标的。
我们再来看看第二个目标的落实情况。在回顾了速读的方法以后,教师用两句话过渡到了课文的内容,她引导学生回顾课文讲了哪几个故事,几个故事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然后指名三个学生分别用自己的话讲一讲三个故事,在每一个学生讲完以后,教师用几句话进行概括、引导,即进入下一个故事的讲述。三个学生讲述的故事都很完整,条理也非常清晰,但是在他们整个的讲述过程中,教师前面没有要求,也没有指导,后面也没有针对他们讲述故事的情况进行点评,然后就用几句话过渡到下一个环节了。我以为,这样的教学环节并没有很好地落实第二个目标,甚至可以说,几个学生在讲述故事中并没有得到能力的提升,他们只是配合教师讲完了故事,完成了课的进度。
如果这两个目标放在第一课时,并且能够围绕着这两个目标提出学习的要求,给予“跳一跳摸得着”的指导,最后再就学习情况与要求进行对照,帮助学生感受到进步或发展,这才是真正的把教学目标落实到教学过程中,才能真正达成目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