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庄子》刻意篇:其生若浮,其死若休

《庄子》刻意篇:其生若浮,其死若休

作者: 十四施无畏力 | 来源:发表于2022-05-02 09:20 被阅读0次

    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其作品收录于《庄子》一书,代表作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

    据传庄子隐居南华山,唐玄宗天宝初年,被诏封为“南华真人”,《庄子》一书亦因之被奉为《南华真经》。

    下面来看看其中的“刻意篇”:

    1.夫恬(tián)淡寂漠,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

    身心恬淡,享受寂寞,持守虚无,追求清净无为的生活,这是天地的准则,这是道德的根本。

    2.圣人休,休焉(yān)则平易矣;平易则恬淡矣;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全而神不亏

    圣人休,休焉则平易矣:圣人能够“止息”,休养生息,清静无为;“止息”就能够简单随和,就能够与世无争。

    平易则恬淡矣:心平气和,情绪也就恬淡愉悦了。

    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心平气和,忧虑也就不会扰乱人心了。

    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全而神不亏:邪气不会侵扰,天性就圆满,精神就充实。

    3.圣人之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不为福先,不为祸始;感而后应, 迫而后动,不得已而后起;去知与故,循天之理;故无天灾,无物累 ;无人非,无鬼责

    圣人之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圣人在活着的时候,随着自然规律而行动;在死亡后,也随着万物而转化。

    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静”就学“阴”的德行,默默地积累阴德;“动”就学“阳”的运行,顺着自然规律而展开行动。

    不为福先,不为祸始:不为了获得幸福,谋取利益而争先恐后;也不为了躲避祸事而第一个逃跑,稍有风吹草动,就诚惶诚恐,就焦虑不安。

    感而后应, 迫而后动:有感觉,才去呼应;内心有了动力,才去行动;你和爱人相处,两个人觉得应该结婚再结婚;而不是觉得年龄到了,不是为了拆迁可以多拿套房子,去结婚。

    不得已而后起:万不得已的时候,再展开行动;很多时候,“能拖就拖”其实也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解决方法。

    去知与故,循天之理:去掉阴谋诡计,去掉因循守旧,去掉顽固不化;一切顺应自然规律。

    故无天灾,无物累 :没有天灾人祸,没有身外之物的牵累。

    无人非,无鬼责:不在乎他人的诋毁非议;不担心鬼神的谴责;也就是那一句“白日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

    4.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不思虑,不豫(yù)谋;光矣而不耀,信矣(yǐ)而不期;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神纯粹,其魂不罢;虚无恬淡,乃合天德

    其生若浮,其死若休:把活着视为浮云,把死亡当做休息。

    不思虑,不豫谋:不用费尽心思,不用事先策划;这些都是消耗心力的。

    光矣而不耀,信矣而不期:能够普惠天下,而不自我炫耀;能够给予信任,又不期待对方的约定;一旦把钱借给这个人,就不要天天去挂念着什么时候能够还你。

    其寝不梦,其觉无忧:睡着的时候不做梦,这种睡眠质量当然是最好的;醒着的时候没有忧愁。

    其神纯粹,其魂不罢:精神是纯粹的,不夹任何杂念;内在能量是充沛的,不知疲倦。

    虚无恬淡,乃合天德:虚无恬淡,才是契合自然本性的。

    “刻意”是磨砺心智,使得行为高尚的意思;只有纯粹才是真正的养生之道;那些为了表现自己清高,致力于建功立业,为了追求长寿而特意找个深山老林去练气的,都是有损于自然本性的。

    庄子把“道和人”紧密结合在一起,使“道”成为人生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他所关注的“道”是以人为核心,从人的生命,人的精神,人的心灵去阐释“道”。

    《庄子》和《周易》《老子》并称为“三玄”,在哲学领域有较高研究价值,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常常翻阅,使得心灵安静下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庄子》刻意篇:其生若浮,其死若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wajy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