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2014年6月8号大一期间写的随想,时间流逝,似乎失去写东西的能力,希望通过之前的这篇文章来唤醒自己的写作梦想!谢谢
相对于在天南地北上学或者工作的同学,亲人,朋友,我上学的地方离家不近不远,处于适中的情况,所以一年中回家差不多五六次,(就是票不好买(^V^)),每次回家都或多或少有点想法,会思考一些往事,旧事,都说经常想过去太多,容易活在过去,可我的想法也有点多吧!不过没有那么夸张,我会去想,因为总有变化,总有不同,总不能被自己眼前的事物局限了,需要想的更远点,更全面点。
人——家——城,我想说的人不是自己,而是父辈们,他们让我有更多想要表述的,不仅仅是品格,同时包括生活,等等,家乡,熟悉又陌生的地方,熟悉的乡音,味道,陌生的环境,总也说不完,道不清,小城,主要说她的变化,日新月异,但也少了当初的感觉,缺了点什么?_?
【永远比我们更加坚韧,辛苦的——父辈们】
我总是感觉父辈们是很辛苦的一代人或者两代人,事实也是如此。他们儿时或多或少都经受了饥饿的折磨,(我们似乎都没被饿过,尽管生活不富裕),他们勤劳,节俭,爱惜粮食的程度远高于我们。他们基本都很早的成家立业,来分担家庭的重担,(其实如果选择晚点结婚,生活可能没那么大的压力),当我们都以为自己还是孩子的时候,父辈们在我们这个年龄已经为人父母。他们的事业,除了极少数,都是从事农业,自小就开始学习农业,不懂也要懂,勤劳致富靠的是自己。他们的成长轨迹我们不曾经历,所以无法感同身受,只能从他们的简单讲述中想象。农业现代化或者机械化也只是近几年的事情,我们的童年已经与农活都有着联系,何况是父辈们,他们儿时,少年时,成家时都是吃过很多苦,他们肩上扛的远比我们想像的多,重。
他们也是一代不会抱怨的人们,很多事情会自己忍受,默默承担,来自上个父辈们带来的压力,儿女们的抱怨与责备,他们不会像我们有渠道,途径去申诉,去表达,更不会像我们经常因为一件小事耿耿于怀,喋喋不休,(爸妈会抱怨,但他们的抱怨都是为了我们,而不是自己)
隐忍,宽容,从他们那代人中看到的亮点。
随着生活的变化,他们发现以往的农耕已经无法满足生活带来的需求,所以他们选择离家,自谋生路,以早期的建筑工,水电工为主,所以他们又经历了背井离乡,聚少离多的生活,这是生活变化带来的压力,也是他们不得已的自我选择,为了生存。
在城市里是被歧视的,被嫌弃的,工作受到排挤,即使坐公交车都会被嘲笑,“农民工”,一个我不喜欢的字眼,总是觉的或多或少带有嘲弄,父辈们为了儿女,父母,家庭,离家找出路,努力的辛苦,踏实的工作,为什么要受别人的白眼?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和家人过的更好,就应该被尊重,他们同样是有尊严生活着,部分的“农民工”的违法犯罪事件仅是少数,并不能代表全部,总体是本本分分,认真踏实的做人做事,他们是受人尊敬的一代。
【儿时的记忆,熟悉又陌生——家乡】
由于新农村建设,我所熟悉且生活了那么多年的地方在转瞬间变换,变换的自己已经不再认识,不再熟悉,陌生,每次回家都已经不再是原来的感觉,总是觉的自己在漂泊,找不到故乡的感觉。因为没了记忆中的那个小院,那些亲切,深爱的亲人,没了自己可以独享的果树,没了可以自由玩乐的地方,没了很多东西,,,,后悔没有留下影像,记忆终会模糊。
但是,淳朴,善良的民风没有改变,和睦相处的环境还是我喜欢的,总是有人说现在的人们都很冷漠,乡间村庄依然是乐于互助,大家饭后的闲谈,农忙时的互助,没什么利益关系,所以生活都是挺好的。
同时家乡并没有因为新农村的建设有很大的改善,没有足够的配套设施,没有更加完整,看似更加凌乱,同时很多东西都只是在做样子,给领导看,给自己增加绩效考核的分数,这个季节都在压制农村的焚烧秸秆,标语说的挺吓人,“上午烧秸秆,下午就拘留”,等等,可是环境的恶化真正与这个事情没有很大的关系,每年的最多是几天,可能环境污染每天都在上演,污水,雾霾,环境污染已经不再是一个时间段的事情,然后长期就已经形成了,如果不通过焚烧,他们可以选择什么方法呢?
【日新月异的,却不完善的——小城】
这次回家的最大感受就是生活了七八年的小城变化很大,好多的地方在拆迁,部分地方是面目全非,同时好多建筑在建设中,小城新的变化在加快进度,七八年前有变化,但变化的速度与规模没有现在快与广。
小城人的生活比较安逸,没有很多突发事件,每天人们忙碌而自在的生活,我之前没有发现,每天喝豆浆的人会有那么多,突然觉的人们的生活有所提高,细节体现生活质量,人们常说感受生活需要去菜市场,我个人赞同,那是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地方,嘈杂,热闹,感受不同人的生活。
小城变化总体是好的,公园更多,环境更优美,交通更便捷,“三县三边”建设希望可以有一个更好的小城,让小城里的人们生活的更好,更安逸,舒适,小城可以更加干净,整洁,发展更宽,更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