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美嫺分享读书复盘笔记——心理学上有一个法则叫“麦拉宾法则”,也叫

美嫺分享读书复盘笔记——心理学上有一个法则叫“麦拉宾法则”,也叫

作者: 美嫺 | 来源:发表于2023-10-09 22:41 被阅读0次

    不知道各位爸妈在养育之路有没有这样的体会:孩子到了某一阶段就会表现出叛逆,一言不合就跟你对着干。

    与TA沟通时,温柔地说,TA不听;厉声警告,TA更倔。

    面对孩子突如其来的叛逆,我们惊诧的同时,在养育上也是苦不堪言。

    今天美嫺将从不同阶段的叛逆期出发,提供实用的沟通策略,帮助家长智慧地与叛逆期的孩子相处。

    第一个叛逆期:可怕的两岁(Terrible Two)

    「叛逆特点」

    特点1:“不”字当头。“不行!”“不要!”"不好!”变成口头禅,分分钟挑战爸爸妈妈神经。

    特点2:总是强调“我自己来”。TA要做的事情,别人是不能抢的,比如电梯必须由TA自己按,大人好心帮忙按,不领情还得哭。

    特点3:有着很强的秩序感。玩具必须按照TA的顺序摆;食物要按照特定的顺序吃;饼干碎了他不吃,一定要整块的。

    特点4:什么东西都是“我的”,分享是不存在的。你想吃一口他的食物,TA会护在怀里,一脸防备;假如不小心吃了TA的东西,轻则让你吐出来,重则伸手抠你嘴里的食物。

    发展心理学认为,孩子大概在2岁左右进入“第一反抗期”,开始有“我”的意识,通过大胆的探索来理解和融入世界。

    这个时期的小孩颇有“熊孩子”的气势,经常任性、哭闹。3岁以前的儿童,左脑未发育完善,右脑占据主导地位,TA们还没有掌握用逻辑和语言来表达感受的能力,所以,大道理对TA们来说还不存在。

    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沟通时,语言要明确清晰。

    「沟通策略」

    用语言帮助孩子表达TA想表达的事情

    2岁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很有限,想要什么、想做什么有时候无法精确表达,才会表现出着急、生气。

    这个时候,比起花心思哄TA,我们应该用语言替TA表达出想法:

    “你是不是想要这个皮球?”

    “你是不是想让妈妈和你一起玩这个?”

    孩子同意了,就表示你的理解对了,情绪也就消失不见。

    注意:不要经常使用会招致反对的问句,让孩子自己做选择

    想让2岁左右的小孩子合作,建议大家不要经常使用会招致反对的疑问句,比如你问孩子“宝宝现在来洗澡,好不好?”

    孩子只能「好」和「不好」来回答,大部分的小孩都果断选择了后者。

    孩子喜欢说“不”,那就想方设法不要让TA有说“不”的机会,例如给孩子有限的选择,让孩子觉得自己有自主选择的权利

    “宝宝,你要喝牛奶吗?”

    换成:

    “宝宝,你要用吸管喝水,还是要用你的老虎水杯喝?”

    孩子一听:我可以自己做主了,拒绝的想法可能就消失了。

    偶尔可以借助激将法、反话法

    孩子处于Terrible Two时期,父母的沟通方法要灵活,可以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来。

    叛逆期的宝宝,大部分都有着竞争的心态,孩子玩玩具,不愿意睡觉时,我们可以这样做:

    “我们和爸爸比一比,看谁第一个到床上?”

    或者偶尔故意说反话,也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宝宝,你不要洗手啊!”

    孩子连忙回答:“我就要洗手。”说完马上跑去卫生间。

    不要小瞧这种套路,对孩子很管用。

    当然,随着孩子年龄增长这些沟通方式也要做出相应改变。

    第二个叛逆期:7—9岁——儿童叛逆期

    「叛逆特点」

    特点1:顶嘴。特别爱和父母争对错,如果说两三岁的孩子口头禅是“我不”,那么这个时期的孩子便是“我凭什么”。

    特点2:做什么事情都有TA的理由,即使做错事情也会找到各种借口;

    特点3:有磨蹭、拖拉的坏习惯,而且越催越慢,屡教不改;

    特点4:讨厌被当成小孩,自尊心特别强,爱面子,接受不了批评。

    中国有句老话:七岁八岁狗都嫌。这个时期的孩子,迎来自我意识第二次高速发展阶段,经常跟父母唱反调,来反抗父母设定的种种规则。

    由于幼儿园生活向小学生活过度,也造成孩子学习难度提升,人际交往也越来越复杂,从而出现一些心情晴雨不定等不适应情况。

    TA们告别了幼儿的幼稚,成为“小大人”,对话语权的呼声更强了,与这个时期的小孩沟通,父母要更加耐心一点。

    避免总是大喊大叫

    一位妈妈曾经抱怨说,孩子上了小学之后,亲子关系就开始发生变化,每天因为作业、洗澡、玩手机、睡觉等问题吼他无数次。

    7、8岁的孩子处于父母还能用“武力镇压”的阶段,大多数父母因为缺少耐心,选择了用怒火来“镇压”孩子的叛逆,最终变成“非暴力不合作”的亲子沟通模式。

    然而,长期的吼叫让一些孩子越来越沉默,表面上看是被骂服了,其实内心要么千疮百孔,要么积攒着愤怒在未来某一刻爆发;还有些孩子就是硬碰硬,你大声,TA比你更加大声,甚至越长大越失控。

    心理学上有一个法则叫“麦拉宾法则”,也叫“7/38/55定律”,意思是我们在和一个人交流时,对方感知到的信息:7%来自说的内容,38%来自语音、语调,55%来自肢体语言。

    换句话说,当我们用吼叫跟孩子沟通时,TA真正能听到的,只有7%,而剩下的93%,TA是在看你歇斯底里的表情和不耐法的态度。TA没有在受教育,TA只是在感受愤怒与恐惧。

    所以面对一个叛逆的小孩,父母首先要放弃用怒火对孩子进行约束。

    你以为战胜了孩子,其实已经失去了孩子的爱与信任。

    少用否定语言,多用正面鼓励

    与叛逆的孩子沟通, 我们要明确目的:我们不是要和TA争个输赢,而是要赢得TA的合作。

    在沟通时,尽量避免一些否定语言或者催促、责骂,多用正面话语来换取孩子的合作。

    在《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一书中,作者就给出了很多可参考的方法:

    比如描述你所看到的:

    反例:“你真不负责,总是把水龙头打开又忘记关掉,你想发大水啊!”

    正确表达:“孩子,浴缸里的水快溢出来了!”

    或者给简单的提示:

    反例:“你从来都不会帮我干点家务活”

    正确表达:“我现在需要有人能帮我收拾一下餐桌。”

    再或者说出你的感受,不要评价孩子的个性和品格:

    反例:“你真是没有礼貌!总是打断我说话!”

    正确表达:“如果我的话还没说完就被人打断,我会觉得不高兴。”

    我们教育孩子时,可以把一些否定负面的语言,换成简单、积极的话语。当你抱着合作的心态,你和孩子之间就有了共同的目的,很多不必要的矛盾和争吵就会消失。

    发现孩子顶嘴,提醒孩子改变说话语气的同时,父母也要改变

    综艺节目《放学后》的一期中,一位妈妈说:“我们家的麻烦在于孩子老爱顶嘴,有时候和爸爸两个人都被孩子气得哑口无言!”

    节目里,爸爸教孩子拉小提琴,拿着笔指着孩子挑毛病,最后孩子也不耐烦了,爸爸说一句,孩子回怼一句:

    你吃枪药了?

    你吃枪药了呀?

    你再给我顶句嘴!

    你再给我顶句嘴呀!

    在家庭会议中,小孩毫不客气地道出了自己为什么总是“顶嘴”的真相。

    “我觉得你们不对,才会怼你们。”

    这句话对父母是一种提醒。我们总认为孩子顶嘴,是一种难以忍受的行为,其实这是对父母教育方法的“质疑”,是孩子在暗示父母:你们需要改变说话的方式了。

    孩子在7到9岁出现的叛逆,很多时候是对父母无声的反抗,也许是反抗你过于粗暴的态度,也许是反抗你对TA诸多的限制。

    所以如果你不想让孩子顶嘴,就要先接受的“质疑”尝试倾听TA的想法,并做出调整,顶嘴就不会成为问题。

    第三个叛逆期:12岁之后——青春叛逆期

    「叛逆特点」

    特点1:重视形象,关心自己的穿着和发型,一些孩子甚至会因为剪头发的事情与大人发生冲突;

    特点2:看重个人隐私,渴望有独处的空间与时间;很宅,不爱跟着父母出门;

    特点3:敏感,对父母的话越来越少,经常跟父母吵架、发脾气或冷战,对家庭的事情也漠不关心;

    特点4:同伴关系逐渐占据重要地位,身边的朋友流行什么,孩子也会去做;对手机、电脑依赖性变强。

    如果三个叛逆期,按照解决难度排名,那么青春期的叛逆,绝对是最令家长头疼的。

    父母在早期教育中不当教养方式的影响会在这个时期显现,为亲子之间的沟通增加了阻力。

    所以,面对青春期的叛逆,最重要的是父母要及时调整角色。

    「沟通策略」

    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沟通模式,把“说”变为“听”

    人们常说:好的教育,要和孩子做朋友。

    什么时候做?

    其实就是应该在青春期做。

    孩子小时候,你可以打,可以骂,用尽父母的权威去命令TA去做这做那,不得不承认,这是有效果的。

    但当孩子到了青春期,你会发现你打不哭TA,吓不到TA,骂不动TA,TA总是低着头不说话。

    很多家庭的矛盾为什么在这个时期集中爆发,就是因为父母没有及时调整角色。

    父母的教养方式应该是随着孩子年龄而变化,这是一个由严到松的过程,也就是说到了青春期,意味着就要彻底放弃那种“我是你父母,你就应该听我的”的沟通模式。

    有人曾经简单粗暴地概括与青春期孩子沟通的要诀——闭嘴。

    意思是父母要不加批判地倾听孩子的话,少一点指责和批评。

    用认同去敲开孩子的心门,安静用心地倾听,让孩子知道:你是站在TA一边的,你是可以依靠的。在接纳孩子感受的基础上,再来给予建议。

    孩子在青春期与父母还有话可说,就是一种胜利。

    珍视青春期孩子所珍视的事物,融入TA们的世界

    青春期的大孩子,世界大了,爱好也广泛起来。

    很多父母习惯将孩子喜欢的事物视如草芥,但对于生理、心理正在发生巨大变化的青春期孩子眼中,那些兴趣爱好可能是内心深处唯一的慰藉。

    有一个关于青春期孩子与家长产生矛盾而轻身的真实故事,讲的是有个男孩喜欢打篮球,但是父亲却总是觉得这会影响学习,男孩对此十分无奈:

    “我每次回家打球,也没有打一下午,也就两三个小时。我每次打球,是我整个学生阶段最快乐的时间。打球都是跟同学一起,大家有说有笑。你知道我在家里和学校有多压抑吗?”

    孩子在青春期所珍视的东西,我们要试着去理解和支持。不要怕孩子的兴趣爱好会影响学习和生活,只要是在安全、合理的范围内,把握好度,一般不会成为问题。

    青春期的孩子,虽然脸上写着拒绝,其实内心渴望尊重和认可,当TA感受到自己是被理解的,父母也尊重TA所珍视的事物,合作就变成了一件自然而然的事。

    不要总在孩子面前急于证明自己有多么正确

    青春期孩子的父母最容易陷入的误区是:不管孩子处于什么处境,总是习惯灌输道理,先否定孩子的感受,再举出一堆道理说服他。

    比方说,有的孩子鼓起勇气对家长说起心事:“新来的老师上课很无聊。”

    家长:“哪里有那么多有意思的课,我们以前都是这样过来的,你看班上其TA同学像你这么挑剔了吗?”

    任何沟通,只要到了说教这一步,对话欲望就会消失掉一半。

    的确,半大个孩子,TA们的想法往往冲动且缺乏深思,大人的批评和建议在正确性上是无可挑剔的。

    然而,青春期的孩子开始有自己的道理、主见,TA非常不喜欢被你的道理打败,TA们的情绪波动也比较大,过多的大道理特别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

    怎么做呢?

    第一,你要顺着孩子的话说,不要轻易反驳孩子,你可以重复或者描述孩子的感受;

    第二,多询问孩子细节,让孩子主导话题;

    第三,不说教,只谈心,只在孩子需要的时候给建议。

    正如中国教育学会理事王占郡指出:对青春期的孩子来说,谁做主很重要,我的错胜过你的对。

    与青春期孩子沟通,道理不是最重要的,态度才是。

    以上是今天学习复盘笔记。

    我是吴美嫺国家认证心理咨询师,高级家庭教育指导规划师。

    我在贵州贵阳感谢您的阅读和留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美嫺分享读书复盘笔记——心理学上有一个法则叫“麦拉宾法则”,也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wcwb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