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郑东新区路名牌广告
字小、大留白、信息多、文案高深
甚至被绿化遮挡,导致看不见看不清看不懂
广告趋于无效
洞察:
普遍的土、LOW审美作祟
大声叫卖是低端,欣赏不来才高级
解决:
(丰田生产方式)
三现主义——现场、现物、现实
解决问题要走到现场、点检现物,观察现实
基于实际商业竞争环境出发设计广告
先去现场
快速到“现场 ”,细致查看每个路名牌广告,及其所处的环境。
点检现物
在街道这个现场,“现物”就是城市道路的环境,和来来往往的车流及人流。
如果只是在电脑屏幕前设计,你就不会考虑到这50厘米高的绿化带。
观察现实
路名牌设计,就是设计路上车流/人流接收到广告的全流程。
而衡量路名牌广告成功的标准就是,多少人接收到了你要传达的信息!
注意,是接收到,而不是看到/看清!
当然,看到/看清,是接收到的前提!
在路中间
已经基本看不出内容
只能看到一个色块
在路对面
已经完全无法辨认内容
路名牌的设计,就要围绕提高人/客流量转换来思考。
对于车行顾客的旅程,就是瞥见这个路名牌——有印象——下个路口又瞥见——加深记忆——咨询——现场体验——传播给他人。
对于行人的旅程,就是看见了这个路名牌——停下来——观看内容——咨询搜索——现场体验——传播给他人。
如何扩大“路过”到“看见”的转换率呢?
一,广告上字要大要粗
(整个大环境都是留白)
二,文字和背景颜色对比强烈够醒目
如何扩大“看见”到“接收到”的转换率?
三,精简文字,大胆舍弃多余信息
PS:放大电话,二维码/地址等基础信息均去掉
画面最下方留白50厘米
一切广告设计,始于街道,而非电脑。
电脑是臆想,现场是地图。
一切判断,现场给你答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