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管好账”:好会计的基础工作
财务核算是会计的基础工作,当然也是“当一个好会计”的基础工作。“管好账”是一代代老会计对新会计的谆谆教导,却也是师傅们的秘籍与心传。一代代新人“偷师学艺”,希望把“账”管“好”。
会计制度体现的是原则与准则的平衡,理论上一直存在着“原则导向”与“准则导向”的争论。所谓“原则导向”强调在会计原则的基础上依赖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强调会计处理与会计原则“实质相符”。所谓“准则导向”则强调建立在会计原则基础上的会计准则的“绝对性”,强调会计处理的“形式合规”。现实的财务核算就是在符合“绝对的准则”基础上进行“相对的会计处理”。具体地看,财务核算的要求涉及以下两个方面:
1、符合会计准则。一是要做到与会计原则的实质相符;二是做到与具体的准则要求一致,即会计处理有“形式”支持与证据支撑。
2、尽可能地看人看明白,服务企业管理,方便信息提取。
总结起来,财务核算的实质就是在不违反会计准则的基础上中立地把公司的经济活动说清楚。核算是一项财务工作,相应的核算会计也可以是一种财务分工。从目标/效果出发,“管好账”的总目标就是让核算会计以外的人看明白账,越简单越明白越好。这个“以外的人”可以是税务机关、统计机关、银行、审计、投资者等,也可以是财务部其他人员、内部审计等。
财务核算在实际工作中主要体现为编制会计凭证。会计凭证将企业经济活动转化为财务信息,之后的财务信息处理都是基于会计凭证的,会计凭证构成了财务信息的“来源”。
二、财务信息系统:凭证→账→表→报告
会计是一个反映企业经营管理情况的信息系统,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主要包括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会计将企业经营的资金活动转化为财务信息,账、表和报告是表达这些财务信息的形式。财务信息形成的会计流程可以划分为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环节,财务信息系统则体现为“凭证→账→表→报告”的链条。
在上述链条中,后一个环节是在前一个环节的基础上进行加工。我们知道,对信息的加工越多也意味着信息的丢失越多,当然这种丢失是信息提取不可避免的代价。所以,就财务信息系统来看,形成的财务信息的“凭证”环节就显得至关重要。应该避免财务信息的加工建立在错误的虚假的原始信息上。
从财务信息的形成过程来看,“凭证”环节对应的就是会计确认与计量,而这也是会计准则关注的重点。为了尽可能真实、及时地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为会计处理提供证据支撑,将财务核算进行规范化与标准化将是有效的途径。
三、财务核算:规范化与标准化
规范财务核算的途径可能有多个。一个比较好的途径是:从会计要素入手,先将财务核算进行划分,然后结合会计处理的一般原则和凭证结构,根据具体的核算需求进行规范化与标准化。会计处理的一般原则包括稻盛和夫提出的“会计七原则”中的一一对应原则、双重确认原则等;而凭证结构则可以从科目、摘要、辅助与附件入手,进行相应的管控。这样,形成财务核算的分类标准化与质量控制的交叉。
具体的步骤可以参照以下流程:
1、将财务核算划分为收入核算、成本核算与费用核算
公司大量的核算工作都是收入、成本与费用的核算,其中工作量最大的是收入与成本的核算,而管控最严的费用核算。优先规范化、标准化的应该是这三类核算。与费用核算相关的预算审批、预算执行分析本文不讨论。而与财务核算相连接的外报披露、税务、统计等工作也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内。资产类的核算与特殊业务处理可以单设账务组。
2、制定相应的核算规范与标准
以收入核算为例,收入核算组的工作包括:(1)及时确认收入;(2)发票管理;(3)优惠管理与特殊欠款;(4)信用政策与欠款清理;(5)退款事宜。
相应的规范化重点则是:(1)过账时点的标准化;(2)摘要的规范化;(3)审批痕迹;(4)特殊财务处理;(5)信用政策。
3、岗位设置与双重确认
核算组内坚持岗位复核与双重确认的原则,核算组负责人对财务核算进行规范化确认,财务部另设财务信息监督岗,财务信息监督人员与核算组负责人形成再次确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