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书单 #04 《一个软件工匠的12年》

书单 #04 《一个软件工匠的12年》

作者: 喜欢书的女孩 | 来源:发表于2020-11-14 18:51 被阅读0次
image

文章目录:

  1. 我对这本书的分享
  2. 这本书的精华所在
  3. 这本书带给我的颤动

1. 我对这本书的分享

  1. 那时20岁的我知道的事情还少,也说不出什么大道理,但刚过去的一个星期正经事够让我印象深刻。我脑子里有很多“为什么”无法解答:为什么我写的程序一改就会出 bug ?为什么单片机上做什么修改我都得跟着改程序?为什么做了三个月的项目直到最后才能看见做的东西究竟是什么样的?最要紧的是,为什么要五天里熬四个通宵才能把事情做完?我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但我知道,一定有某个地方不太对劲。软件不能这么做,不然我没法拿软件当一辈子的职业。

  2. 如果大学前两年我还有过别的想法。例如回到厂里做个技术工人什么的,这些想法在那一刻就已经全部销烟云散了。从见识了数控机床的那一刻起,我就无比清楚:我一定会把编程当职业。因为人不可能和计算机竞争,未来的世界一定是计算机的世界,计算机会干越来越多的工作。只有知道怎么控制计算机,才不会被计算机取代。“要么编程、要么被编程”。

  3. 海森堡测不准原理:粒子的质量和速度不能同时被精确测量。这就意味着,根据今天的世界,我们不可能预测明天会发生什么,自从把大量精力用来打工,我就感觉自己走上了一条和其他同学不同的路,这让我感到对未来充满不确定。现在从课堂上知道这种不确定乃是世界的本质,是人力所不能克服的,多少让我觉得舒服了点。

(我今年24岁了,选择了做女程序媛,我内心也一直对未来的不确定充满了思虑,有时会因为社会金融的变化,而担心不已,也会因为自身技术的停滞,而恐惧焦虑,我不知道我的未来在哪里,太多的不确定性让我不敢轻易的和选择伴侣,甚至结婚)

  1. 然而程序的美一定是存在的,而且这种美一定是与某种“知识”更加本质的内心深处的东西产生共鸣的。即使只是一个初三的学生,我也能感觉到,我写的这个程序和那个程序有明显的重复,我想消除这种重复,我写的程序太长,看不清是在干什么,我想把它变成更短、更容易读懂的程序。

  2. 《设计模式》,它把美的程序呈现给我,并且教会我如何解读其中的美妙之处,高内聚低耦合,在读完《设计模式》之后就会去把自己最近的项目重写一遍,在里面塞进可能多的设计模式,原先百来行代码被写到近千行,自己还洋洋得意。在 UMLChina 网站的《非程序员》电子杂志上,我翻译了两篇英文文章,花了一个星期。我向来喜欢读书写字,加上处女座惯有的小洁癖,写出来的文字总会自己左右斟酌。久而久之,虽然不算摸不到门道,至少能写个调理通顺。翻译的时间,基本上便是读懂一句便照着自己的理解用中文写出来,翻译完全篇再回头通读一遍,把拗口难搅的地方稍加调整。本来不是什么特别的本事,大概是正赶上这样一个时代,而且这个行业里的大家都太忙,没时间对文字做哪怕多一点的修饰,且又在理工科大学里荒废了一切人文练习,于是各种文理不通的文字便充斥于工厂相关的图书、杂志中。像我这样只能算“通顺”的翻译,竟然也成了矮子里的将军,想来让人哭笑不得。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一直处于迷茫中,我不知道自己写的代码好不好,不知道自己看 android 官网 google 查找资料阅读外语文献的能力是如何,直到看到这本书,看到这里,我才知道,不去了解这个行业的领头任务,你就不知道自己只是只井底之蛙,我一直有种英雄或者偶像情节,每个行业都有推崇的领头人物,他们专注于这个行业,并且做到极致,给这个行业新生的菜鸟一个榜样或者是指路灯,但我入了编程这个行业,我没有找到那一盏灯,能够指引着我往这个行业不断向前,没有找到,我不知道程序猿这个职业是否能够让我做一辈子,也不知道我应该如何努力达到什么样的水平才是 top ,这一切都让我对这个行业没有归属感,或许你会说,因为互联网行业是新兴产业,英雄都是经过时间的磨练的,正如医学界有钟南山,文学界有莫言,表演界有周星驰,这都或多或少的可以称为某一方向领域中那一群人的明灯,你知道最高峰在那里,你可以朝着那个目标去前进,而程序员界里,似乎薪资是衡量这个标准,但又不是,不少大公司不怎样的人出来换到小公司,薪资暴涨。看到这里,我对比自己曾经学习设计模式,只会看完书,照着书里的 例子敲一边,让我羞愧不已。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做事真的要用心,多做一点,多思考一点,就比别人多成就一点。)

  1. 想工作就去找工作咯。投一百份简历,就算有10家给你面试,你就有十次面试机会。面试10 家,总会有一家,没什么大不了的,只要你有投一百份简历的准备。这话听得我一愣。确实,我才试了两三次,就开始喊苦喊累,既然走这条路,当然要做好准备比别人更苦更难。连一百次都没试到,有什么好抱怨的。

    (在我看完这本书后没多久,我就经历了我人生的第二次跳槽,因为这段话,我真的尝试投了50份简历,最后拿到了10个 offer,事后,我在想如果我真的投了100份,我会不会拿到20个 offer ,当然这是个玩笑。我想说的是,这段话改变了我曾经找工作的那份矜持和原本的观念,找工作就要有找工作的样子,你不试试永远不知道自己能达到什么水平。)

2. 这本书的精华所在

这本书是我看过的所有人物传记中印象最为深刻的一本,上面分享的只是我现阶段能触及到的,作者已经在程序员这条路上走过了10年,而我才刚开始,所以很多后面他提到的内容我看过思考过,却没有触动到我的内心,所以说,我10年后或者几年后应该需要再读读这本书。

3. 这本书带给我的颤动

遇见这本书是在东山街道巴士图书馆的一角,这本书我看了两遍,第一遍我两天就看完了,第二遍我边看边把文中我受益匪浅和感受颇深的文段摘抄到了我的笔记本中。后来就把书还回去了。但书中的内容深藏在我心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书单 #04 《一个软件工匠的12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wgpb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