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带给我什么?

作者: 子非_似是而非 | 来源:发表于2017-03-05 17:51 被阅读57次
    写作,带给我什么?

    自从1月1日开始坚持写作一个百日活动,每周想尽办法完成三篇文章要求。群里开始一起坚持的小伙伴有41位,到如今过完2/3时,还剩下37人,这个数字还是想当出乎意料的。

    当然,大家会说,那是“50块钱”的力量,而我认为是50块唤醒了我们心中想要写作的欲望。

    最初,为了完成每周三篇的巨额任务,不得不经常从自己出发,想尽办法总结过去展望未来,以便凑足1000字左右的要求。甚至,将总结过去分为消费总结、成长总结等板块,以便产出更多的文章。逐渐的,过去和未来写无可写的时候,开始想方设法汲取身边的信息,看一本书,感觉有些收获,那就写写感悟;看一部电影,感觉愤怒至极,那就抒发抒发感情;和朋友关于某一问题产生分歧,记录下来。曾经一次读完一本关于财务报表的书,觉得收获颇多,却又因为信息量太大而大脑一片浆糊,似乎什么也没学到。于是写一篇文章用自己的理解把作者方法重新实践一遍,不仅内容理解了也顺便完成一篇写作要求。发展到如今,对于写作话题逐渐多元化,当下热点、某本书和实际的链接、自己的反思等等。在这个过程中,恰恰感觉我不是在坚持写作,而是写作带动着我更渴望的感知周围变化。

    记录当下,锻炼自己感知能力。时常会翻读自己过去的文章,有时被自己逗乐,有时被自己的鲜明的论点折服,有时被自己的鸡汤灌晕。无论是哪一种,都会流露出对当时写下这篇文章的自己崇敬之情。因为站在现在,有些故事已经忘记,有些情感早已消失,如果不是自己曾经记录下它们,岂不是让如此鲜活的另一个自己悄悄溜走?

    形成思考逻辑。在决定写某一主题之前,会预先在脑海中搭好框架。比如,开始陈述现象,接着写发现的问题,然后写解决方法,最后总结。这中间尽量用故事来贯穿问题比较有可读性,且易于理解。

    搜索挖掘相关信息。在写《共享单车》的文章时,特地在网络上搜索了相关共享单车的信息。一方面使得文章有信服力,同时更多的信息有益于强化自己的思考,最关键的是搜索到的信息更促进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看到自己进步且希望变的更好。去年每周坚持两篇文章,大半年下来,发现自己已经积累5、6万字的写作量,简直被自己惊呆。因为读书时期的我,语文是最头疼的项目,从来拿到作文都是先数好800字的末格在哪里,全文写作目的就是写到末格。如今,更多回归到写作这件事本上来,只是文字表达,越纯粹也越觉得好使。同时,一边坚持不懈的写,一边想尽办法的学习如何写的更好。

    村上春树先生新作《我的职业是小说家》中提到一个观点,对于如何成为小说家的回答。村上先生认为首先大概需要多读书。通过大量阅读,获得一些肌体上的感觉,大致是明白写小说是怎么一回事,这是基础。其次,养成事无巨细,仔细观察眼前看到的事物和现象的习惯。并且深思细想、反复考虑,不必要急于对事物的是非价值作出判断。提取事物的几个单独细节,用便于回想起来的形式留存在脑袋里,成为自己的私人档案抽屉。之后一边写小说,一边根据需要拉开相应的抽屉,取出里面的素材,用作故事的一部分。当某天发现没有“可写的东西”时,打开后院的储物间--不问青红皂白,先抓几件出来,再努力的碰的一下施展魔法。总之,就是利用手头现成的东西把故事构建起来。

    在有写作相伴的这条路里,还需要做的还有很多,坚持读书,不断加强自己对细微事物的感知能力。

    唯一坚信的是,一旦我们开始尝到一些甜头就一定不会舍得放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写作,带给我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wgtw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