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赋能模式的演进--IT外包、平台化、智能化

赋能模式的演进--IT外包、平台化、智能化

作者: 所谓人生十人九悲 | 来源:发表于2019-08-28 14:01 被阅读0次

最近几年,有一个火热却有些不明觉厉的词,走进人们的视野—赋能。从汉字的含义来解读,“赋”的基本含义是给予,或是生成某种资质。中国传统汉字博大精深,含义广泛,从赋字的偏旁也能看出,这个字还与钱财有关。字面意思就很好理解,赋能,即给予某种与钱财相关的能力或者能量

据称,“赋能”最早是一个心理学名词,大致是通过一些言行、态度方面的改变,将正能量给予他人。但自从这个词转向商业领域的使用后,就有了多种含义:赋予员工发挥个人才智和潜能的能量,赋予组织更高效的经营、管理能力和更快的市场反应速度,甚至是倍速扩展组织的最佳优势。赋能就慢慢变为一种能量场一样的东西,它的要旨就是使客体发挥出较之以前更大的影响力

在IT软件领域,外包模式其实是一种传统的赋能模式。电力接入各种设备,可以实现多种用途:照明、发热、制冷等等;而外包团队接入企业,立即就获得了不具有的软件研发能力或是放大原本就有的能力:它能带来成熟的管理体制、人才储备、技术沉淀,甚至是多个行业多位客户的解决方案经验。它的人才与企业原有技术人才的切磋、交流、互动,还能倍增企业原有的知识储备,放大已有技术能力。其实,企业与外包团队的能力与能力之间、各种要素与要素之间的化合组合产生的叠加效应,正是管理这种看不见的无形之手创造的价值。

或许,这也是软件外包行业在国内数十年来发展如火如荼的原因之一。当市场变化加剧,当传统的层级管理遇到瓶颈,当企业每时每刻都面临技术变化时,企业不得不寻找各种赋能方法,好让自身存活、发展、壮大起来。一些企业具有核心的研发项目,但是在软件成本特别是人力成本、软件开发周期开发,不具备优势。项目中所有的软件开发工作,包括需求分析、框架设计、详细设计、软件编码、软件测试、软件多语言本地化等,都在一个公司内部完成,可能要耗费一年甚至几年的时间,于是外包出去,就成为企业赋能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敏捷开发方式的流行,也充分说明发包企业开始知道软件协作的重要性,而非一个简单的需求。企业获得了时间和成本上的赋能,就能够集中于研发核心和占领市场。

赋能模式也在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化,如果说,外包是传统的赋能模式,那么平台化组织和扁平化管理就是创新的赋能模式。像阿里这样的企业,一直都在强调赋能。甚至它的高管人员曾说,未来组织最重要的职能是赋能,而不再是管理或激励。赋能型的组织,也会从过去的层级式管理,逐渐演化,最常见的演化趋势就是平台化---组织是由一个一个开展业务的点组成的,扁平化的管理方式,每个业务点都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长处,而平台的作用,是对其短处进行赋能。方法有很多,阿里平台的作用,就是改变中小企业与客户的接触方式---谁都知道,中小企业接触客户的宽度和广度,是它们的痛点。然后,阿里继续赋能这些中小企业,比如改变交易方式。当平台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它的各个业务点之间就能够彼此赋能—一家企业可以在平台上找到它的上下游企业,找到资金方,找到客户,它只需要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长处就可以,所有短处,都可以通过这种赋能方式,得到解决。

当平台化成为时代声音的时候,企业已经没办法再对赋能模式视而不见了。而未来,到了智能化的时代,赋能模式,更将以多种方式存在,甚至不再局限于企业和组织,而是延伸到了个体。个体所谓的职场竞争力和不可替代的优势,就取决于能在多大程度上,为他人、团体和企业赋能,所谓人脉,所谓资源,所谓核心竞争力,莫不如是。智能时代的赋能,将会是概念式的、感性化的、复合式的。底层逻辑分析之上的感知和创意,是最佳赋能方式。也许,这将给所有从事基础重复工作的人和组织以警醒—毕竟,在记忆、逻辑、数据这些方面,机器的优势更明显。

任何时代,竞争规律不会改变,优胜劣汰是这个世界的生存法则。有了赋能的理念,还需要深入的研究和实践它,才能够像电器设备遇到电一样,获得百倍增长的能量。残酷的现实是,那些没有跟上发展和变化的企业,将以过去百倍的速度被席卷覆盖,徒留叹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赋能模式的演进--IT外包、平台化、智能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wipe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