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瓷”与诚信

我最近看了个视频是关于老年人“碰瓷”的现象,一位长期居住在日本的朋友说,在日本老年人“碰瓷”是不可想象的。他说,如果那个家庭里有个人“碰瓷”被查岀来,他的邻居们会要求他把家搬走,他的儿子会失去工作,他的孙子会没有一个学校会接受,这就是日本社会对诚信的重视,使“碰瓷”没有生存的空间。
在美国,你如果没有收入和财产,看病是不用付钱的,但如被发现你有收入和财产,你将受到严厉的惩罚,所以人们视诚信为生命,这与日本人对于“碰瓷”是异曲同工的。这是否与希腊城邦社会的契约精神有关?还是与宗教信仰有关?我不得而知。
而国人对诚信,也十分重视,如——“识不足则多虑,威不足则多怒,信不足则多言。”这句话出自清代大学士陈宏谋所著《养正遗规》 与《教女遗规》、《训俗遗规》、《从政遗规》和《在官法戒录》并称五大遗规的。
信不足则多言,很好理解,就是信用不够好的人总是絮絮叨叨,喋喋不休,不断地向人保证。为啥?你信用不好呀,不能一言九鼎、一诺千金,谁信你呀。这一现象,我们是否深有体会,现在人们往往会反过来理解某些东西,常会问个为什么?我看还是诚信岀了问题。

上面这张截图是微友发给我的。他说,如果玩玩文字游戏也就算了,如大家活学活用,对这个社会可能是后患无穷。
他还说,中国人的价值是“忠孝仁义礼智信”,虽然排在最后,还是留了个“信”字,但事实上,在中国人的处世哲学里,最不当回事的也就是这个“信”字。可以说,几乎所有的中国“智慧”都是在玩这个信字,比如“田忌赛马”,比如“刘备借荆州”,我就不再比如了。
再回过头来讲“碰瓷”,“碰瓷”的生存空间与我们的执法部门是否有关?我们现在有了天网,有了大数据,应该说“碰瓷”已经没有生存空间了。然而我们的社会是否也有责任?把“碰瓷”与诚信联系起来,对于失信者,群起而攻之,他的生存空间也会逐渐的消失。如果我们大家都明哲保身,保持沉默,这个“碰瓷”就不会消失,这个社会的诚信将会永远无法建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