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身边的亲戚朋友们,有的时候不禁在想,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听着办公室某位整天念叨自己家女儿认字上课什么的,透着炫耀的语气,仿佛比同龄人早认些字,多学些数学英语,是多么多么了不起一样。当然,这对于父母来说,真的是很大的骄傲。或许,这个时代的大人们已经习惯了把孩子放在群里中去比较,这让他们相信自己的孩子以后一定能很有优秀..... 某种程度上来说,老祖宗那句“三岁看老”的话还是有一定意义的,但有时自己会陷入一种矛盾之中,那就是早早地让孩子学东西是不是就一定好?这会不会对孩子的天性和性格培养产生什么影响?同时自己也陷入一种深刻地担忧之中,自己到了那个时候,会不会也会变成那样?会不会为了自己的心理满足让孩子提早接触到知识?从自己目前的角度来看,更多地希望在思想、性格方面对孩子有影响,真要到事情轮到自己时,是不是能时时谨言慎行,以身作则地给孩子树立榜样。办公室里有个女同事总是说“要让自家女儿多看点书”,口中这样说,平常自己却抱着手机刷热播的各种剧目。看过太多太多教育有关的文章,归根到底,教育的对象是自己,而不是孩子本身。潜移默化的力量远比想象大得多。
之前自己一个人生活时,每每听到楼上一对夫妻的争吵,总是担忧如果自己结婚了,婚姻生活会不会把自己也“同化”成那种歇斯底里的女人?再加上,在空间看到高中的一个女同学,用愤懑的语气说着家庭关系,实在让人联想不到当初她那文静的样子。这些,光是想想,都觉得这是让自己难以接受的事情。婚姻就像是个魔咒,紧紧地笼罩着上空,让人止而却步。但世事总不是自己所想一般,现在看来,当初的想法真是多余了,跟一个优秀的人一起,自己会希望向上,会往上走。所以,所有的一切都可以归结为教育二字-他人对自己的影响和受启发产生的自我意识。
我们上学读书,接受了义务教育;在社会上历练,是社会对我们的教育;还有更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自我教育。进了社会,没有人督促你去看书、去提高,每个人都得忙着自己的生计、计划自己的生活,所有都需要自觉和自律。所以,人,到底有什么区别呢,都长了一个脑袋,两只眼睛,一天都是二十四小时,到底是什么造就了不同呢?硬件都是一样的,出生、成长、成年、自立于社会,当然要除却物质方面的不同,软件的差距会慢慢、逐步地显现出来,这种软件是对于自身的探索和要求,对事物的认知和判断。你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只有自己才能把握,自己才是生活的掌舵人,为何要将主导让给他人,让他人的言论、价值观左右自己, 真正给自己设限的是自身未能进步的思想罢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