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鱼老师分享:
关于投射和投射性认同,移情和反移情,实际上这几个概念是很多人的困惑,精神分析概念的操作性并不清晰,和数理化这样的经典自然科学比起来,精神分析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是比较模糊的。
1、移情与反移情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移情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在咨询的过程中,我们和当下对象的互动激活了儿时的某些情感,从而使得当下和过去产生了一系列复杂的心理交互过程。所以移情既有当下真实的成分,也有属于过去的回忆成分,反移情亦如是,产生于咨访双方的互动,只不过方向相反。
弗洛伊德曾误以为反移情可以避免,实际上反移情是客体关系理论发展后,至关重要的治疗工具。
2、投射、内摄与投射性认同
投射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指的是我们把自己的想法不假思索地安在别人头上的过程,3岁以前的小孩子很难把他人当作完整的客体来看待,投射成为了他们最重要的理解他人的渠道。
投射一般与内摄放在一起讨论,因为它们是一个硬币的两个方面。投射发生时,内部的心理过程被个体认为是来自外部,而内摄是将外部的信息归于内部心理的过程,通过内摄可以对重要他人形成原始性认同。克莱因是最早提到“投射性认同”的分析师,就是指来访者在投射的同时,也会驱使被投射者的言行与之类似,看上去像是被投射者也使用了内摄,形成了“投射性认同”,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抽象概念,还需要在临床实践中慢慢体会。
人文科学没有客观真理,只有最适合的理解,意义是通过互动的双方建构出来的。
其他讨论:
认同,移情和反移情都是在潜意识层面上产生的,因此是无法控制的、不可避免的咨询师要做的只是即时察觉自己的反移情,不让自己的反移情成为阻碍治疗进程的绊脚石。
咨询师的反移情中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作为镜子反射回来的,属于来访者的;一部分是咨询师自己未修通的部分,连带激发出来的。前者靠督导,后者靠咨询师,不能都归于督导,督导只帮你处理来访者部分。
精神分析说的移情是重复了过去与某个客体的关系,就像案例中德拉与K先生的关系,促发了她与父亲的关系。精神分析不制造移情,只是促进它浮出水面。
平时适当的思考,面对来访者的时候,放下大脑,回到感觉和感受中
只是精神分析赋予我们专业的知识,运用很加合理的办法去帮助来访者,普通人的移情或者叫同感吧,更像一种安慰,换句话说:心理咨询师是专业的对话,不是普通的聊天。
一个自我价值感低的来访者认为自己是没有价值的,在她一贯的人际关系中,她都诱导他人对她忽略,那么在咨访关系中她会继续诱导咨询师对她忽视,咨询师必须观察到来访者这种人际交往模式,并且跳过“来访者这种想要他人忽略的模式”,给予来访者重视,让她体会健康的人际交往模式,在这个过程中,就有治疗价值。
——用投射性认同诱导咨询师
image.png image.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