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从易道逻辑关系的数理分析唯心与唯物

从易道逻辑关系的数理分析唯心与唯物

作者: 林汉扬 | 来源:发表于2023-05-14 17:45 被阅读0次

数理逻辑关系讲,如果是把万事万物皆有阴阳的2分法,按国学的以心为阳以物为阴,就是以2为幂的底数,2^n次方,当n≥1时,2^1...2^n时,2^(-1)次方=1/2,否定了心就是肯定了物,反之,否定了物就是肯定了心,心物就分别了,而在n=0→2^O=1时,心即是物,物即是心,不二法则就会出现。2^n中n是自然数,可以理解为变易,n的数量越大系统越复杂,n不变时即不易,n=0时,为不易也是简易。

老子的“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己经说明了从认识论的角度,“概念”的有无是相对又同样重要的了,无是指主体对真实存在的认识是从无到有,从无极到阴阳,从0到正负(反),到善恶、美丑、真伪......物质与意识(心物)等等,概念本身作为意识(思维)是对物质(存在)感知认识的过程中产生的,在易经中,阴阳概念的思想就是为了对万事万物的运动变化规律的概括区别而进行底层逻辑的归纳的,西哲有“第一因”之争,有唯心唯物之争,为何中哲没有?这个就是答案,所以我认为这就是中原先人对这些问题的一种看法?我认为能理解易经阴阳概念构成的底层逻辑就找到了它,否则就没有资格说中原没有哲学。

现在的科学发展尤其是在量子力学与复杂和混沌理论方面已经在再次证明了中原文明的没有唯心唯物的逻辑思维模式的有效性,从道家思想的天人合一论到王阳明的心学的知行合一论没不是一种没有唯心与唯物之争的理论,王阳明的心学中的“心"其实就是“道心”即心与物合一于道的知与行,以前人们还把其归纳为唯心主义,可是日本人却一直在对王阳明推崇倍致,心学影响日本的明治维新是巨大的,有个日本名将对他佩服之至!他随身带着一块腰牌,上书“一生俯首拜阳明”,可见他对王阳明的推崇。王阳明的心学虽然是号称为儒家,但却是暗符先秦时期的道家的。

二"就是从认识论的“无极而太极生阴阳两仪"的“分别心”(佛家术语),于是衍生出“三生万物”,回归于“一“就是“复归无极”佛家叫“不二法门"。

我之前写的以易经底层逻辑数理分析道德经第一章的就是这样,你应该看过吧?我还从易经与坐标系的关系上分析了这个,不过也可以用易经主以从正负分析。比如,我可以把无极太一不分阴阳的混沌看作整体,于是可以用二进制2^n(n=0→∝),n表示自然数正整数时,为正时空,当n→∝无穷大时,趋于正数无穷,反之,用(2^n)i表示,就是负时空了,由于i=-1,因此,(n=0→∝)时,(2^n)i是随着n→∝无穷大而结果趋于负数的无穷。而零是介于-1与1之中。

还有一种就是把整体看作为不分阴阳的1除以1时是它本身,用1/1=1→1/(1/2)=2→1/(1/4)=4→1/(1/8)=8......1/(1/2^n),当n趋于无穷大时,1/2^n趋于0,n→∝,(1/2^n)→0。在小学数学中,任何数除以零是叫做无意义,如果是在大学数学中,就叫做无定义或不能确定,在分母趋于0求商的过程中,在第一象限中是趋于无穷大,或者是第三象限中趋于无穷小。

相关文章

  • 唯物与唯心

    物动心不动唯物,心动物不动唯心。如没有唯心,物动与不动与我何干?如没有唯物,即使此物不在,我也可以拥有它...

  • 唯物与唯心

    以人类目前的认知,宇宙再大,却是有限的,且时空也有起点。人类的这种认知是不是终结的真理尚未可知。还有许多问题,诸如...

  • 唯物与唯心

    用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认知客观世界,实事求是认识世界,用王阳明心学遵从内心自我认知,这是否就是最佳组合?

  • 唯物与唯心

    从前有位得道高僧居于古寺中,寺院内藏一株老树。 高僧有一友人常来造访,对佛祖虔诚之心甚笃,每每见老树枯死衰败景象不...

  • 唯心与唯物

    现在科学研究证明人的思维其实也是一种波,也就是说也是一种能量。研究也表明物质也是一种能量的表现。那么说到底,这个世...

  • 唯物与唯心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但现实生活中太多时候有些现象的确不能...

  • 唯物与唯心

    首先是观点,我们最先接受的是唯心。更具体地说是主观唯心,我们是以自己的视角去观察世界的,这种情况下我们能接...

  • 唯物与唯心

    一早,W先生与大D讨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小y看着饭菜,说“昨晚睡觉前,把肉馅拿到冷藏,想着早晨吃肉酱、肉碎菜心、...

  • 67/70读书笔记一《室内设计纲要》

    设计,是唯物的,也是唯心的。因为设计是由唯物和唯心组成。设计,通过唯物,表达唯心。 设计唯物就是以一种理...

  • 天道唯物,人道唯心(转)

    天道与人道、唯物和唯心,从来不是对立的 所有唯物与唯心、有神与无神、善与恶、阴与阳等等的立场和观念,都是依附人而产...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易道逻辑关系的数理分析唯心与唯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wmps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