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贤思齐
陈建军
《论语》里仁篇第17章是这样说的:
子曰:“见贤思齐①焉,见不贤而内自省②也。”意思是说“孔子说:‘看见贤人,就想着要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要自我反省,看自己有没有和他类似的缺点、错误。’”
儒家强调自省,这是关于修身之道的重要环节和特征。自省,是一个自我修养、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过程。自省包括“闭门思过”,但并不仅仅局限于“闭门思过”。本章说明,人可以取别人的优点作为自己的表率,也可以借别人的缺失进行自我反省,引以为鉴。“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是自省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其基本精神就是要在现实的交往中,随时、随处对照反省自己,向他人学习。
成语“见贤思齐”就出自孔子的这句名言。如果我们能够做到“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那么,与人相处时,不论其人贤与不贤,都可对己有益。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讲得也是这个道理。
老夫子在里仁篇第3章里说“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在第4章里说“苟志于仁矣,无恶也。”真正讲“仁”道的人,一定能爱人,不会讨厌人。即是讨厌,也是要把讨厌的人改变过来,使他同样地能达到“仁”的境界。孟子也讲“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仁者是充满慈爱之心,满怀爱意的人; 仁者是具有大智慧、人格魅力、善良的人。在这里孔老夫子再次强调:我们看见一个道德、学问有修养的贤者,就想达到他那个境界,跟他在造诣上有同等的成就;如果看到不贤的人、坏的人,最好当做自己的镜子,借以反省。
李世民“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后来有成语“以人为鉴”,它的意思是:把别人的成败得失作为自己的借鉴。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我们又何必等“吃一堑”、摔一跤以后才“长一智”呢?为什么不能从别人身上吸取教训,别人“吃一堑”,我们“长一智”呢?
有个笑话:农场主抓住了一头猪,猪大声哀嚎,奋力挣扎,绵羊和奶牛看不顺眼,批评猪说,我们经常被抓,不像你这样大惊小怪。猪回答说,他们只要剪你的毛,挤你的奶,可是却要吃我的肉呢。这个故事的寓意很明显,绵羊和奶牛不能站在猪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所以它们永远无法了解猪的痛苦。所以我们要了解别人,就要学会换位思考。能设身处地,才能同情,才能宽容。不然的话,农场主吃完了猪,还会吃羊和牛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