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学荟萃苑
四月读书分享 《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

四月读书分享 《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

作者: 山姆绅 | 来源:发表于2019-05-15 09:05 被阅读27次

    本以为4月因为要去名古屋旅行,可能没法按计划看书,不过断断续续倒也看了几本。作为一个投资理财的实践者,现在才读《货币战争》,感觉略带遗憾。2019春节以后,中国股市气贯长虹,多少也撩拨了一下我们这些深套了N年的人的心。对于关心投资理财的人来说,《货币战争》这本书还是非常值得一读的。姑且不论里面的金融知识是否百分百正确,至少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认识了,我们每天都在打交道的货币。作为一种支付工具,其背后到底代表着什么?它的购买力到底是由什么决定的呢?这不是三言两语能讲清楚的问题,不过多一些了解与认识,对自己投资理财的方向还是有很大的指导意义的。



    随后便打开了在我的Kindle里,沉睡了超过一年的,《一本书读懂财报》。作为一个非专业财务的人,到底有没有必要了解财务知识呢,愚以为十分必要。其实自己家庭的财务状况,也完全可以通过类似企业经营的财务报表的方式,进行统计与分析。大家都知道积聚财富需要开源节流,但是具体怎么做却往往没有去深究。财务报表分析并不是深不可测的绝世秘籍,只要肯花时间学习,一样可以掌握基本的原理,并且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辙乱旗糜》,是同事听说我在读《货币战争》之后,推荐给我的书。说是从经济发展建设的角度,阐述了新中国成立的过程。不过读完以后发现,有一大半的内容,还是描述战争场面的胜负的。综合来看,一个国家的兴衰与发展,不是简单一两个因素就可以左右的,而是各种综合实力的比拼。

    但是这次我真正希望给大家推荐的,却是下面这本《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



    “国内真实精神病人访谈手记”,仅凭封面上的这句话,就足够吸引眼球。而最近越来越多的成年人情绪崩溃的新闻,也让我一直以来对社会的心理健康保持关注。作者作为一名影视制作人,并非专业的精神病科医生,或者心理学专家。仅仅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接触到这样一个群体,从而产生了兴趣,并自学了许多相关知识。通过四年多的访谈与记录,最后完成了这部作品。

    其实如果抛开其“病人”的身份,纯粹抱着聆听故事的心态,很多患者对世界观、宇宙观的理解,堪比精彩的科幻小说。甚至他们通过阅读书籍,潜心研究,得出自成一派自圆其说的理论,往往还不是普通人三言两语能够驳倒的。其中共有的精髓就是,我说的东西你现在听不懂,很正常,我也不会怪你,哥白尼提出日心说的时候,还被绑在柱子上烧死了呢。以后我说的话证实了,你们就都懂了……巧合的是,我最近看了纪录片电影《燃点》,讲述的是全民创业风潮下,耳熟能详的那几个品牌故事。其中有些创业者的论调,似曾相识,“我们做的就是未来的产品,虽然现在很多人不认可,但是20年、30年之后再来看,他们会发现……”

    书里也有一些明显的歪理,说起来头头是道,让人哭笑不得。比如“女人星球”那一章,讲的是一个患者特别惧怕女性,认为女性是外星人,而且最终将统治地球并且灭绝一切男人。下面摘选了一些论据:
    “男女前44条染色体都是遗传信息什么的,最后那一对染色体是性染色体,男的是X/Y,女的是X/X”
    ···
    “男女的差别不仅仅是这么简单的!男人的X/Y当中,X包含了两三千个基因,是活动频繁的,Y才包含了几十个基因,活动很少!”
    ···
    “女人的那两个X都包含好几千个基因!而且都是活动频繁的,Y对X,几十对好几千!就凭这些,差别大了!女人比男人多了那么多信息基因,就是说女人进化得比男人高级多了!”
    作者:“但是大体的都是一样啊,就那么一点儿……”
    他有点愤怒:“你这个科盲!人和猩猩的基因相似度在99%以上,就是那不到1%导致了一个是人,一个是猩猩。男人比女人少那么点儿?还少啊!”
    

    接下来,他又用宠物和主人的关系,类比了女人与男人之间,相互认知的差异。

    “对女人来说,男人就像猩猩一样幼稚可笑。小看那一点儿基因信息?太愚昧!低等动物是永远不能了解高等动物的!女人是外星人,远远超过男人的外星人!”
    作者:“有那么夸张吗?”
    他不屑地看着我:“你懂女人吗?”
    作者:“呃……不算懂……”
    他:“但是女人懂你!她们天生就优秀得多,基因就比男人丰富。就是那些活动的基因导致了完全不一样的结果!男人谁敢说了解女人?谁说谁就是胡说八道。我问你,从基因上看,是你高级还是宠物高级?”
    作者:“呃……我……”
    他:“就是这样,你养的宠物怎么可能了解你?你吃饭它明白,你睡觉它明白,你看电影它就不见得明白了吧?你上网它就不理解了吧?你跟别人聊天它还是不明白吧?你看书它明白?不明白吧?你看球赛高兴了或者不高兴了它明白?它也不明白!它只能看到你的表面现象:你高兴了或者生气了。但是为什么,它永远不明白。”
    作者:“嗯……你别激动,坐下慢慢说。”
    他:“你能看到女人喜欢这件衣服,为什么?因为好看。哪儿好看了?你明白吗?”
    作者:“嗯,有时候是这样……”
    他:“女人生气了,你能看到她生气了,你知道为什么吗?你不知道……”
    ···
    他:“没男人能了解女人的,女人的心思比男人多多了,女人早晚会通知这个世界,……”
    

    关于女人穿衣服为什么好看,以及为什么生气,对照我自己的婚姻生活,不得不承认,我一点都不懂女人啊。


    角度问题

    她:“绝大多数从事儿童教育的人,并不懂孩子。”
    ···
    她:“比如说早上出门吧,会用孩子的口气去说:天空很蓝,朝阳很美,树木青翠,空气新鲜,诸如此类,对不对?”
    作者:“是这样,这是表示孩子的纯洁。”
    她微笑:“那我来告诉你我知道的吧。就早上出门看到什么的问题,我问过不下100个孩子。你知道孩子都在看什么吗?”
    作者:“不是刚才那些吗?”
    她:“绝对不是。他们的身高没我们高,也就没兴趣看那么多、那么远、那么宏观。他们比我们更靠近地面,地面才是最吸引他们的。他们会看虫子;会注意走路踢起来的石头;会留意积水的倒影;会看到埋在土里一半的硬币;会认真地研究什么时候踩下去才会发出踩雪特有的咯吱声;他们会观察脚下方砖的花纹……他们注意的太多了,但是没几个仰头看天、看朝阳、说空气新鲜的。”
    ···
    作者:“你从什么时候起留意孩子的态度的?”
    她:“四年前吧,大概是。那是跟我哥和嫂子去逛商场,小外甥一直在闹,就是不愿意在商场。开始我觉得他是想干别的,后来发现不是。就在我蹲下去给他系鞋带的时候,我环视了四周才发现,在孩子眼里,商场一点都不好玩。到处都是各种各样的腿、鞋子、裤子,很没意思。”
    ···
    她:“其实我们很多习以为常的东西,本身就有问题的,但是没人发现。”
    作者:“还得举例。”
    她笑了下:“你留意过超市那种牛肉干或者防腐包装的香肠吗?还有外面卖那种很辣的鸭脖子什么的。”
    作者:“见过,那个怎么不正常了?”
    她:“有一次我在超市买东西,一个小男孩站在货架前很惊恐的看着牛肉干。我觉得他表情很好玩,上去问是不是馋了?那个孩子说牛很勇敢。我好奇,问他怎么知道牛很勇敢?他指着货架上的大包装牛肉干说:你看啊,那个牛举着自己的肉告诉大家这个好吃。我当时就忍不住笑了,还真的是那样。然后我留意了很多肉食包装,发现都是这样的——一只或几只鸭子举着一个鸭脖子伸出大拇指,一头猪憨厚地托着一大块肉排赞美,一头牛美滋滋地介绍着牛肉多么诱人,几条鱼欢天喜地地捧着装盘的鱼罐头……太多了。”
    作者挠了挠头:“可是都这样吧?难道让大灰狼举着肉肠宣传?”
    她似笑非笑地看着我:“其实我只是举个例子,这些包装就这样好了。当我们习惯了,就习惯了,但是孩子不这么看,他们会发现问题,他们会觉得不正常,他们会之一这些,他们会有心的想法。但是,我们不会,只是因为:习惯了。”
    

    作为已经“习惯了”的成人,我们对很多事物的看法与认识,是不是真的还及不上小孩子呢?突然想起前两天看的复旦大学网红哲学老师,陈果上课的视频,其中也提到了“普通的小孩子,悟性都在我们之上”。说的是一个小学生男孩,曾经和一个小女孩玩得非常好,但是当那个女同学有了一个新的女同学好伙伴之后,就不太理那个小男孩了。小男孩感觉非常伤心,我们的陈老师就问小男孩为什么不去跟她们讲理,讲不过还可以“动手”啊。小男孩回答说,这些方法都已经试过了,但是没有用。然后陈老师索性说,那就算了吧,不就是少一个朋友嘛。结果小男孩悠悠地来了一句:“人没有朋友,多孤单啊。”陈老师回答:“那你把我当朋友吧。”没想到小男孩紧接着很嫌弃地来了一句:“你以为朋友是这么好找的吗?”简简单单两句话,对友情的认识却是那么的深刻。孩子到底是年幼无知呢?亦或是成年人已经忘记,如何用纯净的眼光看待事物。



    书中除了对“病人”,请允许我为这两个字打上双引号,因为不少案例看完之后,并不能完全确认讲述着的健康状态。也有对精神病医务工作者的访问,其中聊到如何界定精神病人。一个每次都要把纸币,按照面额大小叠得整整齐齐放进钱包的人,是不是有病?每三个月就要把家里的家具,重新摆放一次位置的作者,是不是有病?医务工作者给出的界定标准是,会不会对社会、对身边的人造成危害或者不良影响。简而言之,只要你不是连别人钱包里的钱是否整齐,不会跑到领居家把别人的家具重摆一通,通常就不会被认为有病。而造成那些“病人”一步步走向极端的,我个人认为,是——孤独。不被理解的孤独,不被认同的寂寞,陷入了自身思想的死循环,却找不到出口。作为一个不会写代码的IT人员,我联想到编写程序时,要把报错及时输出,一旦逻辑混乱造成死循环,那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耗尽系统资源——崩溃。



    这是我第一次在推荐书籍的时候,大篇幅引用原文的内容。因为感觉只有阅读原文,才能真切体会到那种令人触动的感觉。我和“他们”一样爱看书(虽然只是这两年才刻意培养的兴趣),爱思考,爱与人分享,甚至爱与人争执问题的本质。是否我也有和“他们”一样的潜质呢?幸好现在我还有足够多的出口,不至于将CPU耗尽。最后,把封面的另一句话送给所有的读者:“不论你看见了什么,请不要对号入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四月读书分享 《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wowo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