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听见自己的声音

听见自己的声音

作者: 缕芗欲语 | 来源:发表于2018-08-29 16:22 被阅读0次

夜已深,本该乖乖睡觉了。只是脑海里有些语句时不时蹦出来,不吐不快。今天晚上,我度过了一个难忘而美好的夜晚,听见了自己的声音:别想太多,你会过得更好。这是对自己的提醒,也是告诫。

      晚上7点半,如约参加莲城读书会的活动——《晚熟时代》深阅读,书的内容是有关在这个时代里辛苦挣扎的年轻人和父母们,在心智成熟的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主讲嘉宾是宾咏荷老师,为了宾老师,也为了自己,我毫不犹豫报了名。宾老师的第一句话就让我静了下来:把窗户外面的东西都丢掉,我们就稳稳地坐在这里,好好享受。我把手机放在一边,心慢慢平静了。而此时,ppt展示的一句话是:阅读,是一个疗愈的过程,我不由自主地点了点头。宾老师说,也许你在阅读中,自己没有很明显的变化或感觉,但它在慢慢改变着。的确,你在书中可以照见自己,看到自己的影子。当你读到会心处你不禁莞尔一笑,或者拍案叫绝;读到不如意处你会生气、不满。你会喜欢一些句子,会讨厌一些句子,会喜欢一些人物,同样也会憎恶一些人物。这看见的,都是你自己呀。你读过某一本书后,也许你会很快抛诸脑后,但有时候,偶然某个场景,你想起书里的几句话或情景,你会欣喜若狂或潸然泪下,这都是你的生命体验。多么可贵!

      宾老师放了一段小短片,大意讲的是一只羊因为自己一身光闪闪的毛被剪光后非常沮丧,他认为别人都在嘲笑他。后来听了人家善意的劝告:你即使变成光秃秃的,又有什么关系呢?你以前跳舞跳得不错,你试着跳得更高,比以前更努力,还可以和朋友蹦蹦跳跳玩得很开心。的确,人生在世,起伏不定。当你处于人生的低潮时,你总以为周围的一切都不如意,都是令人讨厌的。果真如此吗?处于低潮又如何?总会慢慢回升,只要你的力量一直在,就会慢慢好起来。

      焦虑是《晚熟时代》的标配。宾老师让我们写,如果焦虑值满分是10分,你给自己打几分?我写下了一个5。宾老师继续说,把让你焦虑的事情简单写下来。然后分类,哪些是无能为力的,哪些是你可以改变过做出努力的。我一开始想写无能为力的事情,写到一半发现自己还是可以做出改变的,哪怕改变不大,也可以试着努力,于是我停下了笔。宾老师告诉我们,那些无能无力的,丢掉,因为焦虑也无效。那些可以努力的,试着去调整,你会发现,虽然有困难,但是还是可以改变的。边听边想,慢慢就豁然开朗了,当你情绪不佳时,想一想,你今天有哪些值得开心的事情,又有哪些烦恼的事情。同样,把烦恼的事情分成两类,无能为力的,可以改变的。开心的,我们可以把开心扩大,烦恼的呢,把它缩小,再缩小。想想,我不禁咧开嘴笑了。

      宾老师分享了关于父母与孩子的相处问题,虽然我还没有孩子,但作为教育者,我挺感兴趣。宾老师分享了一句话,父母做什么不重要,父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很重要。《晚熟时代》这本书有内容提到,父母集合体消失不见。宾老师举了自己的例子,她在农村长大,邻居都是敞开门的。自己犯了错,邻居都会与父母一起教育。而现在,基本上都是关门单兵教育,这样容易走向极端,不容易发现问题。对此,我深有同感。我也是农村长大的,我们小孩做错了事情,院子里的大人都可以教育。父母罚孩子过重,其他大人会劝家长,那种共同教育的氛围的确很浓,也让人怀念。我们串门都是随时的,自由自在地长大,很好。而现在的孩子,都生活在父母的计划中,上什么培训班啦,进哪个学校啦。父母希望把一切都攥在手里,牢牢抓住不放手,生怕一放手,孩子就摔跤。这样的父母想过,孩子在这样过度保护的环境中长大,当ta进入社会时,会适应吗?有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会不会独立解决问题?我想打一个大大的问号,虽然我还未为人母,但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宾老师讲到成年涌现期的内容时,举了一个例子,一个三十来岁的男人,他一直按照父母的计划、期望生活,过得也还不错。后来娶妻成家,与父母住在一起,但妻子与他的母亲关系很不好,爆发了很多矛盾。父母一直安排他的生活,而他也按照父母的期望走在人生路上,其实他是在替父母活。我打了一个冷战,一个人,如果为别人而活,这是一件挺可怕的事情,即使这个人是你最亲的人。

        一个书友分享了自己的事例,她想给自己的孩子找一个老师引导,听说有个老师很不错,但是要求挺高。面试的时候,她还以为是给孩子面试。后来才发现,原来是面试家长。老师问了她一个问题,你来报名,老公同意吗?她回答,我们家教育都是非常统一的,心往一块想,不仅我和老公,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教育方式都是一致的。我们家也没有电视,没有网络,最多的是书,基本上有时间都在看书。这样的家庭教育,这样的氛围,教育出来的孩子,自然是不必说的。如愿以偿,她的孩子被选中了。由此可见,家庭教育的影响是多么巨大,父母同样是教育者,这个影响甚于老师。而有些父母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因为他们经常想的是,老师,你替我管教孩子吧。

        另一个书友也分享了她的教育故事,她以前对女儿的生活学习安排得过多,最开始女儿在自己任教的学校读书,后来女儿升初中,为了女儿,她也申请调到了女儿所在的初中。女儿读高中时,自己还陪读了。现在女儿上大学了,感觉她对父母的依赖性有点强。她自我反思,本来以为女儿能够按照妈妈的意愿学这个,学那个,其实女儿更感兴趣的是别的,是不是对女儿的要求太高了呢?其实我无形中扼杀了孩子很多自己成长的机会,她感叹。是啊,听了这书友一席话,我忍不住想鼓掌。孩子,是一个人,不是一个木偶哦。更不是父母的附属品,ta有自己的思想。我又想到了前两天在简书上看到的一个故事,儿子在整理出去旅行的行李,母亲问他,你确定都收好了,没有落东西了吧?儿子很肯定,点了点头。母亲偷偷检查了一下,发现落了两样东西没拿。但她默不作声。孩子旅行回来后,母亲问他,旅行怎么样?孩子说,挺好玩的,就是手电筒没带,不方便。厚衣服也没带,冻得我直打哆嗦,以后我会记得把要带的东西都列好清单,回来后也清查一遍。这是一位有智慧的母亲,让孩子自己去体验,自己成长,多好!比家长啰嗦半天,反复强调效果不好得多么?

      宾老师说,做60分的父母就OK了,做足够好的父母就已经很棒了。是啊,在这个足够浮躁与焦虑的环境中,时时反省,时时思考,真是太有必要啦。

      我们还做了一个测试,你和几个动物(大象、狮子、孔雀、猴子、狗)一起去旅游,经过森林的时候,遇到了危险,披荆斩棘,行走艰难。你必须要丢掉这几个动物,你最先丢掉谁?最后丢掉谁?嘻嘻,我选的最早丢掉孔雀,因为它空有外表,无实用。最后是大象,它看起来敦实,有安全感。纯粹好玩,但我更清晰了自己的心。

      这场读书会,宾老师的话让我们如沐春风,那种淡定的优雅,是读了多少书积淀下来的呀!她推荐的有关心理学的书:《生命的神秘配方》、《陪孩子遇见最好的自己》、《孩子,把你的手给我》、《后现代心理学》,闲时可看看。今晚,我从宾老师、书友的分享中看见了自己,听见了自己的声音。那一句“不要想太多,你会过得更好”的声音越来越大,白天的焦虑不见了,夜晚的宁静抚平了我的心绪。

      不要想太多,你会过得更好。亲爱的,情绪不对时,试着与自己和解。

听见自己的声音 听见自己的声音 听见自己的声音

相关文章

  • 听见自己的声音

    夜已深,本该乖乖睡觉了。只是脑海里有些语句时不时蹦出来,不吐不快。今天晚上,我度过了一个难忘而美好的夜晚,听见了自...

  • 听见自己的声音

    我需要一个地方,安安静静,能记录心里的声音。

  • 听见自己的声音

    上天给了我们一张嘴,除了是用来吃东西的,其次就是说话。每个人的说话的声音都不一样,你有没有仔细听过自己的声音。 其...

  • 听见自己的声音

    从朦胧中睁开了眼,听雷,听雨,听见哭声;在阳光下张开了双臂,听风,听雪,听见心跳声…… 从天堂来到人间的那一刻,我...

  • 听见下雨的声音,听见自己的声音

    有些话想说。人是不是都会把所有习惯的事情当作理所当然?对别人的好,对工作的热情,对生活的宽容……但当这些理所当然突...

  • 听见孩子的声音,也是听见自己心底的声音

    我的前前任老公(嘻嘻)李钟硕主演过一部电视剧《听见你的声音》,在电视剧里他一种超能力,就是能通过看别人的眼神就可以...

  • 听见自己内心的声音

    老师说的很对,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向内看才能向前走,所有的力量来自于内心,这样所谓国家市场往哪引导就无所谓了

  • 听见自己心跳的声音

    每次的餐不一定是最好吃的,但只要有好友在身边,就觉得这是美食,是愉快的寻找。 以前很排斥粉丝之类的,竟然想不到这是...

  • 听见属于自己的声音

    耳机的声音再大一点吧,大过耳郭以外的任何声音,世俗的繁琐啦,理智的无理取闹啦,统统变成云雾漂浮在春风,立足在...

  • 听见自己的声音(社会评论)

    工商管理类2班 孙红月 在我们90后的时代,我们每天要接受无数的信息,而这些信息每天都在影响这我们,甚至有的时候...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听见自己的声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wrkw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