黥布,六县人,姓英。秦朝曾是平民百姓。小时候,有位客人给他看相说,他在受刑后称王。到了壮年,犯了法被判黥刑。黥布愉快地笑着说:“有人给我看了相,说我当在受刑之后称王,现在,大概就是这种情形了吧?”听到他这么说的人,都嘲笑他。黥布定罪后不久押送到骊山服劳役,骊山刑徒有几十万人,黥布专和罪犯的头目、英雄豪杰来往,带着这伙人逃到长江之中,成了一群盗贼。
陈胜起义时,黥布跟着番县令吴芮,一起反叛秦朝,番县令把女儿嫁给他。章邯消灭了陈胜、打败了吕臣的军队之后,黥布北上攻打秦左、右校的军队,在清波打败了他们后向东挺进。黥布听说项梁平定了江东会稽,渡过长江向西进发,陈婴因为项氏世世代代做楚国的将军,就带领着自己的军队归属了项梁,向南渡过淮河,英布、蒲将军也带着军队归属了项梁。
项梁率师渡过淮河向西进发,攻打景驹、秦嘉等人的战斗中,黥布骁勇善战,总列众军之首。项梁到达薛地,因陈王死了,就拥立了楚怀王。项梁号称武信君,英布为当阳君。项梁在定陶战败而死,楚怀王迁都到彭城,将领们和英布也都聚集在彭城守卫。正当这时,秦军加紧围攻赵国,赵国屡次派人来请求救援。楚怀王派宋义担任上将军,范曾担任末将军,项籍担任次将军,英布、蒲将军都为将军,全部归属宋义统帅,向北救助赵国。等到项籍在黄河之畔杀死宋义,怀王趁势改任项籍为上将军,各路将领都归属项籍统辖。项籍派英布率先渡过黄河攻击秦军,英布屡立战功占有优势,项籍就率领着全部人马渡过黄河,跟英布协同作战,于是打败了秦军,迫使章邯等人投降。楚军屡战屡胜,功盖各路诸侯,英布指挥军队作战常常能以少胜多使人震服。
项籍带兵向西到达新安,派遣英布等人乘夜袭击并活埋章邯部属二十多万人。到达函谷关外进不去,派英布等人抄小道攻破关下的守军,到达咸阳城。英布经常担任先锋。项王赐封将领们,封英布为九江王,建都六县。
汉元年(前206)四月,诸侯们离开戏下,各回封国。项王拥立怀王为义帝,迁都长沙暗中命令九江王英布等人在半路上偷袭他。这年八月,英布派将领袭击义帝,追到郴县把他杀死。
汉二年,齐王田荣背叛楚国,项王前往攻打齐国,向九江征调军队,九江王托辞病重不能前往,只派将领几千人应征。汉王在彭城打败楚军,英布又托辞病重不去辅佐楚国。项王因此怨恨英布,屡次派使者前去责备英布并召他前往,但英布越发地恐慌不敢前往。项王正为北方的齐国、赵国忧心,西边又忧心汉王起兵,知交的只有九江王,汉王也推重英布的才能,打算亲近他、任用他,所以没有攻打他。
汉三年,汉王攻打楚国,在彭城展开大规模的战争,失利后从梁地撤退来到虞县,负责传达禀报的随何出使淮南,到达后,因为太宰作内主,等了三天没见到淮南王。随何趁机游说太宰说:“大王不召见我,一定认为楚国强大,汉国弱小,这正是我出使的原因。使我得以召见,我的话要是说的对呢,那正是大王想听的;我的话说的不对呢,让我们二十人躺在砧板之上,在淮南广场用斧头剁死。以表明大王背叛汉国亲近楚国之心。”太宰这才把话转告淮南王,淮南王接见了他。随何说:“汉王派我恭敬地上书大王驾前,我私下感到奇怪的是,大王为什么和楚国那么亲近。”淮南王说:“我面向北边以臣子的身份侍奉他。”随何说:“大王和项王都列为诸侯,北向而以臣子的身份侍奉他,一定是认为楚国强大,可以把国家托付给他。项王攻打齐国时,他亲自背负着筑墙的工具,身先士卒,大王应当出动淮南全部人马,亲自率领着他们,做楚军的前锋,如今只派四千人去帮助楚国。面北而侍奉人家的臣子,本来是这个样子吗?汉王在彭城作战,项王还未曾出兵齐国,大王就应该调动淮南所有的人马,渡过淮河,帮助项王与汉王日夜会战于彭城之下。大王拥有万人之众,却没有一个人渡过淮河,这是垂衣拱手地观看他们谁胜谁败。把国家托付给人家的人,本来就是这个样子吗?大王挂着归向楚国的空名,却想扎扎实实地依靠自己,我私下认为大王这样做是不可取的。可是,大王不背弃楚国,是认为汉国弱小。楚国的军队即使强大,却背负着天下不义的名声,因为他背弃盟约而又杀害义帝。可是楚王凭借着战争的胜利自认为强大,汉王收拢诸侯之后,回师驻守城皋、荥阳,从蜀、汉运来粮食,深挖壕沟,高筑壁垒,分兵把守着边境要塞,楚国要想撤回军队,中间有梁国相隔,深入敌人国土八九百里,想打,那么又打不赢,攻城又攻不下,老弱残兵辗转运粮千里之外;等到楚国军队到达荥阳、成皋,汉王的军队却坚守不动,进攻又攻不破,退却又逃不出汉军的追击。所以说楚国的军队是不足以依靠的。假使楚军战胜了汉军,那么诸侯们自身危惧,必然要相互救援。一旦楚国强大,恰好会招来天下军队的攻击。所以楚国比不上汉国,那形势是显而易见的。如今大王不和万无一失的汉国友好,却自身托付于危在旦夕的楚国,我私下替大王感到疑惑。我不认为淮南的军队足够用来灭亡楚国。只要大王出兵背叛楚国,项王一定会被牵制,只要牵制几个月,汉王夺取天下就可以万无一失了。我请求给大王提着宝剑归附汉国,汉王一定会分割土地封赐大王,又何况还有这淮南,淮南必定为大王所有啊。因此,汉王严肃地派出使臣,进献不成熟的计策,希望大王认真地考虑。”淮南王暗中答应叛楚归汉,没敢泄露这个秘密。
这时,楚国的使者还在淮南,催促英布出兵住在客舍。随何径直闯进去,坐在楚国使者的上席,说:“九江王已归附汉王,楚国凭什么让他出兵?”英布显出吃惊的样子。楚国使者站起来要走。随何趁机劝英布说:“大事已成,可以立刻杀死楚国的使者,不能让他回去,我们赶快向汉靠拢,协同作战。”英布说:“就按照你的指示,出兵攻打楚国便是。”于是杀掉使者,出兵攻打楚国。楚国便派项声、龙且进攻淮南,项王留下来进攻下邑。战争持续了几个月,龙且在淮南的战役中,打败了英布的军队。英布想带兵撤退到汉国,又怕楚国的军队拦截杀掉他,所以,和随何从隐蔽的小道逃归汉国。
淮南王到的时候,汉王正坐在床上洗脚,就叫英布去见他。英布见状怒火燃胸,后悔前来想要自杀。当退出来,来到为他准备的宾馆,见到帐幔、用器、饮食、侍从官员一如汉王那么豪华,又喜出望外。楚王派项伯收编了九江的部队,杀尽了英布的妻子儿女。英布派去的人找到英布的朋友和亲近臣属,带着几千人投奔汉王。汉王又给英布增加了兵力,跟他一道北上,到成皋招兵买马。汉四年七月,汉王封英布为淮南王,与他一共攻打项籍。
汉五年(前202),英布派人进入九江,夺取了好几个县。汉六年,英布和刘贾进入九江,诱降大司马周殷,周殷反叛楚国后,调动九江的军队和汉军共同攻打楚国,在垓下大败楚军。
项籍一死,天下平定,皇上置酒设宴,却贬低随何的功劳,说随何是迂腐保守、不合时宜的读书人,治理天下怎么能任用这样的人呢。随何跪在皇上面前说:“当陛下带兵攻打彭城时,楚王还没有离开齐国,陛下调动步兵五万,骑兵五千,能凭这点兵力夺取淮南吗?”皇上说:“不能。”随何说:“陛下派我和二十人出使淮南,一到,陛下就如愿以偿,我的功劳比步兵五万,骑兵五千还要大呀。可是陛下说我是迂腐保守不合时宜的读书人,这是为什么呢?”皇上说:“我正考虑您的功劳。”于是就任用随何为护军中尉。英布就剖符做淮南王去了,建都六县,九江、庐江、衡山、豫章郡都归属英布。
汉七年,英布到陈县朝见皇上。汉八年,到洛阳朝见。汉九年到长安朝见。
汉十一年(前196),高后诛杀了淮阴侯韩信,英布因此内心恐惧。夏天,汉王诛杀梁王彭越,并剁成肉酱分别赐给诸侯。送到淮南时,淮南王正在打猎,看到肉酱特别害怕,暗中部署集结军队,守候并侦察邻郡的意外警急。
英布爱妾病了送去就医,医师与中大夫贲赫住对门,爱妾多次去医师家治疗,贲赫认为自己是侍中,送去丰厚礼物,随爱妾在医家饮酒。爱妾侍奉淮南王时,称赞贲赫忠厚老实。淮南王生气质问她,爱妾就把相交往的情况全都告诉他。淮南王疑心她和贲赫有淫乱关系,贲赫惊惧称病不去应班。淮南王恼怒逮捕贲赫,贲赫要告发英布叛变,坐着驿车前往长安。英布派人追到没追上。贲赫到长安,上书告变说英有造反的迹像,要在叛乱之前诛杀他。皇上看了报告,与萧相国商量,相国说:“英布不应该有这样的事,恐怕是因结有怨仇诬陷他。请把贲赫关押起来,派人暗中侦察淮南王。”淮南王见贲赫畏罪潜逃上书言变,怀疑他会说出自己暗中布署的事,看到汉王又派来了使者,内心有了认定就杀死贲赫的全家起兵造反。造反的消息传到长安,皇上就释放了贲赫,封他做了将军。
皇上召集将领们问道:“英布造反,对他怎么办?”将领们都说:“出兵打他,活埋了这小子,还能怎么办!”汝阴侯滕公召原楚国令尹问这事。令尹说:“他本来就当造反。”滕公说:“皇上分割土地立他为王,分赐爵位让他显贵,面南听政立为万乘之主,他为什么反呢?”令尹说:“去年杀死彭越,前年杀死韩信,这三个人有同样的功劳,是同一类型的人物,自然会怀疑祸患殃及本身,所以造反。”
滕公把这些话告诉皇上并推荐了他的才能,薛公得到召见。薛公说:“英布造反不值得奇怪。假使英布计出上策,山东地区就不归汉王所有了;计出中策,谁胜谁败很难说了;计出下策,陛下就可以安枕无忧了。”皇上说:“什么是上策?”令尹回答说:“向东夺取吴国,向西夺取楚国,吞并齐国,占领鲁国,传一纸檄文,叫燕国、赵国固守他的本土,山东地区就不再归汉王所有了。”皇上再问:“什么是中策?”令尹回答说:“向东攻占吴国,向西攻占楚国,吞并韩国占领魏国,占有敖庾的粮食,封锁成皋的要道,谁胜谁败就很难预料了。”皇上又问:“什么是下策?”令尹回答说:“向东夺取吴国,向西夺取下蔡,把辎重财宝迁到越国,自身跑到长沙,陛下就可以安枕无虑了。汉朝就没事了。”皇上说:“英布将会选择哪种计策?”令尹回答说:“选择下策。”皇上说:“他为什么放弃上策、中策而选择下策呢?”令尹说:“英布本是原先骊山的刑徒,自己奋力做到了万乘之主,这都是为了自身的富贵,而不顾及当今百姓,不为子孙后代考虑,所以说他选用下策。”皇上很满意,赐封薛公为千户侯。册封皇子刘长为淮南王。皇上就调动军队,亲自率领着向东攻打英布。
英布造反之初,认为皇上老了,定不能亲自带兵前来,派遣的将领只害怕淮阴、彭越,如今他们都死了,其余的将领并可怕的。果真如薛公预料的,向东攻打荆国,荆王刘贾出逃,死在富陵。英布劫持了他所有的部队,渡过淮河攻打楚国。楚国调动军队在徐、僮之间和英布作战,楚国分兵三路,想采用相互救援的奇策。有人劝告楚将说:“英布擅长用兵打仗,百姓们一向畏惧他。况且兵法上说:‘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和敌人作战,一旦士卒危急,就会逃散。’如今兵分三路,他们只要战败我们其中的一路军队,其余的就都跑了,怎么能互相救援呢!”楚将不听忠告。英布果然打败其中一路军队,其他两路军队都四散逃跑了。
英布的军队向西挺进,在蕲县以西的会甀和皇上的军队相遇。英布的军队非常精锐,皇上就躲进庸城壁垒坚守不出,见英布列阵一如项籍的军队,皇上非常厌恶他。和英布遥相望见,远远地对英布说:“何苦要造反呢?”英布说:“我想当皇帝阿!”皇上大怒,骂他,随即两军大战。英布的军队战败逃走渡过淮河,几次交战都不顺利,只好跟一百多人逃往长江以南。英布原来和番县令通婚,因此,长沙哀王派人诱骗英布,谎称和英布一同逃亡,诱骗他逃到南越,所以英布相信他,就随他到了番阳,番阳人在兹乡百姓的民宅里杀死了英布,终于灭掉了黥布。
皇上册立皇子刘长为淮南王,封贲赫为期思侯,将领们大多因战功受到封赏。
太史公说:英布,他的祖先难道是《春秋》所载被楚国灭亡的英国、六国皋陶的后代吗?他自身遭受黥刑,为什么他能兴起发迹的那么疾速啊!项氏击杀活埋的人千千万万,英布常常是罪魁祸首。他的功劳列于诸侯之冠,因此得以称王,也免不掉自身遭受当世最大的耻辱。祸根是由爱妾繁衍出来的,因妒嫉而酿成祸患,竟使国家灭亡。
读完真的心有不甘,这样的人物骁勇善战,能力与项王不相上下,跟韩信平分秋色的人,在目光上却有些短浅,在自己应该站队项羽的时候,却冷眼旁观,酿成这悲剧的原因怎么会是宠妾呢?又怎么会是别人的告状呢?扶持了刘邦就注定这样的悲剧。跟着项羽不论是谁都能做个王混个诸侯,跟着刘邦早晚要把诸侯王灭掉,项羽没有那么大的野心和城府,但是刘邦早有野心气吞诸侯。
乱世还好建功立业,盛世建功立业谈何容易。乱世男人忠勇义沙场厮杀,即使是流氓草寇穷凶极恶仍有口饭吃,总有出人头地的希望。但是盛世即使是旷世奇才又有什么机会呢?那些官职不过是权贵沾亲带故的差事,没有一点背景连毛遂自荐的机会都没有。而王权富贵不过是乱世霸主的空谈罢了,真到了永享太平的时候,那个将领得到好的结果呢?白起英雄人物,死的时候多凄凉。魏冉王上亲舅也免不了丢官罢爵,伍子胥为吴国尽心尽力,死的时候眼睛没有闭上。勾践称霸会稽,仍然杀了拼命救了他的大夫种,彭越死后剁成肉酱,即使是萧何仍然摆脱不了被怀疑而下狱,更何况曾在汉王败仗之际自立为王的韩信呢?彭越与韩信的死跟吕后有关,这样的女人确实够狠,而戚夫人却和她做敌人,只能说无知而无畏吧。
史记记录的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很有意思,但始皇帝一统天下这是秦国历代王上奋发图强发展军事的必然结果,历史发展使然,也是始皇帝的雄心勃勃的结果。但是这灭掉七国确实是劳民伤财,修筑长城与建造宫殿乱抓百姓做劳工,加上秦法的苛刻,罪犯与抢抓的劳动力混在一起确实会引起反叛危机,寻仙寻长生确实有了偏路,秦二世确实不是做皇帝的料,跟赵高关系真的很大么,如果自己真的有智慧怎么看不到忠臣良将,秦法苛刻不适合和平统一的国家了,也没有做出改革,战争后应该发展经济,但是却没有很多的发展经济措施,即使是李斯也没有想过这些,哪怕有一个像萧何或者像管仲那样的人才,应该也比李斯好很多吧。
而如今历史发展至今,究竟始皇帝是什么样的人,暴君也好,后来很多文献证明不是暴君也罢。历史结果在那里,而历史更替的原因,无非几种,一种是国内人才缺失军事实力弱,经济能力弱但是拥有更多的资源,这资源引起的掠夺,在战争中失去王位。二种是统治者确实不具备做王者,不具备自身的格局,与具有眼光和雄心,为人处世不能够任用有才华的人,造成国中无人可用。好文或者好武,好美女或好奢靡的生活。三种就是百姓确实苦官逼民反,活着是死反了是死,没有生存的条件,陈胜吴广起义,百姓揭竿而起镰刀锄头都做了武器,难道百姓真的是贪慕权贵么?陈胜被章邯杀了,章邯被杀了,秦国却没有了抵御的将领火速下线,而项羽生前多次打败汉王,项羽死后魏豹彭越韩信英布均败在了汉王之下,难道是晚年汉王开挂了么?只能说原来的对手是项羽这老虎般的敌手,赢了以后还会斩杀不了熊与豹豺与狼么?他们还以为他还是屡战屡败的汉王么?
如果在秦灭后出现转折,那么在楚汉争霸过程中,这些人也没有抓住机会成为第三方力量,没有达成相互制衡,韩信与英布明明有机会但是都没有那样,特别是韩信真的很可惜。这两人身份地位,内心有着称王之心,一个足智多谋一个骁勇善战,但是却没有那个能力看清楚时代发展趋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