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辛亥革命》中,有这么一个片段,袁世凯宴请朋友,在饭桌上问朋友:“我们这桌人里面,只有你见过孙文,我就是想知道,这个孙文,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朋友回答袁世凯:“有人把他称为拯救中国的英雄,有人说他目不识丁,有人说他手不释卷,有人说他是绿林豪杰,有人说他是一介书生,有人说他是江湖郎中,还有人说他是高谈论阔的孙大炮,说什么的都有。”
电影中,整个过程,袁世凯都很不屑的,甚至嘲笑的表情,后来袁世凯很认真的继续问朋友:“你看这么多的人,愿意跟随他,他到底是以何服众的?”朋友回答他:“我听很多人说过,说孙中山是一个无私的人”。
这一个片段虽然很短,但是我反复的看了很多次,整个对话,道出了事业成功的关键密码,如果单凭个人能力、军队装备、物资财力、社会关系、人脉资源等等,袁世凯都在孙中山之上,但为什么最后却失败了?我们都知道,袁世凯推翻清王朝之后,自己却当了83天皇帝。
为什么这么多人愿意跟随孙中山,抛头颅、洒热血,需要钱很多人就变卖祖宅,是什么力量?其核心,孙中山是一个无私的人,他干革命不是为了自己一己私欲,而是天下为公。在《大学》里面有这么一段话:“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我们都知道,一个人再厉害,也是无法完成一项伟大的事业,一定是一群人共同努力,为什么这群人愿意跟随我们,团队的凝聚力来自哪里?《大学》告诉我们:“有德此有人”,有了厚厚的德行,就有了团队跟随,德行来自于哪里?德如何培养?阳明先生告诉我们:“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德来自于‘养其心’,德来自于一颗无私、无我的心,这就是事业成功的关键密码。
止定公司发展至今,为何一直没有突破经营的天花板,因为我这个源头创始人,是没有突破心上的天花板,成长带来增长,我的成长必然带来企业的增长,稻盛和夫先生也说了:“提高心性、拓展经营”,心性没有提高,经营谈何拓展?
我这颗心还有很多的私欲,还有很多的泡沫,还没有一颗真正成就团队,成就学员之心,一直都还有一个“我”在,这个“我”如果放不下,不管我多么的努力,成效都甚微,止定公司靠我个人的能力,什么能力?演讲、反省、总结、复制、消化、转化、写作、研发等等能力,让止定公司一直走到了今天,但是再也上不去了,遇到了瓶颈。想要突破瓶颈,光靠个人的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得靠团队的力量,靠“心之力”,真正一颗无私、无我,真正一颗托起、一颗成就他人之心。
我的私欲一方面表现在“名”,做教育7年多的时间,我获得了很多的“名”,各种赞美、欣赏、崇拜,2015年经过自杀式成长,我自认为放下了名,我讲课的焦点,已经不太在乎大家对我个人的看法和评论。时至今日,回头一看,我还没有真正的放下这个名。课程里面多次分享,可以把人分为八个等级,从下往上,恶人、小人、庸人、世人、能人、君子、贤人、圣人,我们要跟新潜意识,重装系统,直接装圣贤的系统,直接链接圣贤,直接吸原浆。
所以,我以前经常在台上说:“止定公司没有老师,唯一的老师就是圣贤,大家不要向我学习,要向圣贤学习”。大家一听,觉得蓓蕾老师太谦虚了,心胸格局太大了,太无私了,其实我仍然在黑暗当中说着光明的话,我自己还没有真正做到,还没有把老师这个名彻底放下,大家本质还是向我学习,而没有直接吸原浆。
传统的教育培训公司,几乎都是先树立一个“大师”,推崇这个老师多么的厉害,老师多么的成功,老师帮助了多少人,进行包装塑造,然后推出几个明星课程,就是靠这几个明星课程打天下。其实过去的止定公司,仍然如此,还是依赖我这个老师,以及依赖我研发主讲的几个系统课程。
这样的上课学习方式,我称之为“吸奶模式”,我有几个能力很强,演讲、反省、总结、复制、消化、转化、写作、研发,我看了一本书,或是上了一堂课,我就能很快的消化、吸收、转发,可以马上在课堂里面讲出来,讲出来的感觉就像已经讲过很多次了,换句话说,我的“产奶”能力很强,我把奶提前生产好,大家来到课堂里面,就是来“吸奶”。
一方面我感觉自己快被吸干了,消耗殆尽;另一方面学员上课的当时,吸得饱饱的,但是回到现实生活工作中,很快就饿了。就像一个充电宝,到课程里面来充电,充满电现实生活中很快又没电了,很快又打回原形,学员没有真正的成长。
不仅仅止定公司,看看当下社会,绝大部分的学习方式,都是“吸奶模式”,而且大家也习惯了吸奶,惯性驱使我们,去到一个学习道场,就渴望老师给我们奶喝,老师也习惯了做奶娘的角色,不断的去产奶。
全新的学习方式,称之为“共生学习模式”,打破老师和课程思维,没有固定的明星老师,没有固定的某个明星课程,谁是老师?谁真正的穿越了真问题,谁真正的拿到了力量和能量,谁真正的活出来,谁更加靠近光明和道的人,就是老师,就能引领大家。两天的学习会,不是像过往,我一个人在台上唱独角戏,即使讲的都是正确的,大家也会形成视觉、听觉疲劳,而共生学习模式,两天的学习会,可能是十个人上台分享,甚至更多的人,每个人都是付出的心态,正能量叠加,最后形成正高能量场。就像总书记说的: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一枝独秀,独木难支,就是一个人在带动一群人;而百花齐放就形成燎原之势,就是一群人引领一群人。
从个人成长的角度,以及从公司转型的角度,都逼着我不得不放下老师这个名,如果止定公司还有李蓓蕾这个老师存在,那我永远都会成为学员成长的天花板,会成为止定公司转型的天花板,这还不关系我多么的伟大,本就应该这么做,止定公司这首小船已经走不动了,必须彻底转型。
其实这些问题我早就意识到的,但固有的行业惯性,会推动我继续向前,5月9日,刚刚拿到我的第4本新书《种子与财富》,这本书花了很多时间、精力、心血写出来的,学员都很期待。很早以前,就开始宣传,要举办两场新书发布会,万州一场,重庆一场,参加新书发布会的朋友,每人免费赠送一本。
5月9日下午,新书刚刚运到公司,我还沉浸在拿到新书的喜悦之中,恺哥表情很纠结、很凝重的说找我聊聊,我们坐在茶台旁,他酝酿了一会给我说:“蓓蕾兄弟,就是这个书,这个书成为了你的挂碍,还是活在固有的惯性里面......”,他非常坚定而凝重说:“我建议直接烧了,古有孟洛川烧纱,张瑞敏烧冰箱,现在有李蓓蕾烧书,要死就死彻底”。
恺哥说烧书,我当时被震住了,身体反应很强烈,我双手蒙着眼睛,表情特别的痛苦、纠结、挣扎,大家都不说话,彼此保持沉默。我心里很清楚,恺哥说的都是正确的,我必须得这么做,没有其它办法,要死就死彻底,只有死彻底才能活得彻底。
有人说蓓蕾老师,烧书只是形式,没必要注重这样的形式,你只要心里放下就可以了。表面一听似乎有道理,但真正的放下,必须要通过具体的事情来考验,我们人是特别狡猾的,喜欢给自己"留一手",就是这个侥幸心理,让我们死得不彻底,如果不把书烧了,心中就一直有挂碍,去开拓新事业时就不会全然努力,因为还给自己留有退路。
恺哥叫我把新书《种子与财富》烧了,但光烧这本还不够,我当时一拍桌子,给恺哥说:"烧了,四本全部都烧了",一说完我跟恺哥都泪奔,痛哭不止。那一刻李蓓蕾已经不是过去的李蓓蕾,止定公司已经不是过去的止定公司。
其实,当恺哥建议我烧书,当他话音刚落,我内心深处就已经做了决定,全都烧了,转念真的就在一瞬间。后来为什么痛苦、纠结、针扎了十几分钟,十几分钟我才告诉恺哥答案,那十几分钟是一个告别仪式,我在内心给过去的自己告别。
我知道烧书这个决定,很多人会很不理解,四本书估算价值5万人民币,来自团队、学员、爱人、父母、朋友等等的不理解,有人建议我不烧,叫我送人,叫我捐给贫困山区,叫我先埋在某处,叫我卖废品也好,我还听到说我就是在作秀,就是在糟蹋自己,甚至还有人说李蓓蕾疯了。
这四本书都是我的心血,一文一字,都是我自己在电脑旁敲打出来的,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我比任何人都心痛,我没有疯,我比任何人都清醒,我今天烧书,不是再也不出书了,而是出版更高品质的书,就像当年的张瑞敏砸冰箱,不是不生产冰箱了,而是生产世界级品质的冰箱。
5月19日,上周日下午,在二十多位同学的见证下,我们一起去了九龙坡区,找了一个偏僻的地方,把四本书全都烧了,当天真是天时地利人和,好像一切都是为我们准备的,当时我拿着《忘了这本书》,随便翻了一页,就翻到2015年自杀式成长后,写的一首散文诗,映入眼帘的一句话就是:“再见蓓蕾,挥手依依告别......”,就是这么神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