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途中,一个念头就突然冒了出来:百度百科,其实就是一部区分种类进行记载的史记。
游侠张三丰的歌曲里面,有句歌词叫“史记不要君去写”,意思就是,作为记载历史的文章,是不能由君王去写的。古代的历史,基本就是君主制的历史,由君主去写,无论他有多努力克制自己,还是会带有个人主观偏好而撰写的,或美化,或过谦。对某些事情做得不好,也会自己找理由解释从而博取同情和理解(例如饥荒不发粮啊,就说连续几年大旱没收多少粮所以救济不了,只字不提自己还是大吃大喝一顿108个菜每个菜只吃一口酱紫)。所以,从历史观察来说,记载历史的一般都是由史官来进行的。
不过史官来写就客观了吗?有句话说,你看到的其实是别人想让你看到的。而史官由于个人偏好,或者他本人崇文轻武,在撰写科举选拔时来句,“世人皆赞”,在打战时来句“年年征兵,劳民伤财,人多怨言”。崇武轻文时,就来句“疆界之辽阔,史无前例”,“百无一用是书生”。所以,是人皆有所好恶,史官也是人,自然也就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不过相比君主而言,少了利益名誉拘束,能相对客观而已。
曾经被百度百科折磨的我,也算是对百科有点了解。就最近半年(2015.2)来说,百度百科要求,所述必有依据。换言之,“深圳市XXXXXX公司于XX年X月X日在深圳成立”这一句话也需要给个链接跳转到工商备案网站,即出处,证明真实性。而“XX公司以XXXX为宗旨”这样简单的一句话,不好意思,官网不能作为来源出处,必须是官方的新闻媒体(自媒体不行)发布过才行。这郁闷了多少公司的运营人员。
不过换个角度,不允许公司人员自吹自擂公司的辉煌事迹,恰恰与不允许君王写历史一样,避免主观性阐述。所以,允许各类人进行自己擅长领域的阐述,并严格要求提供来自第三方的依据,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历史的众筹,是每个人提供一点自己的知识,从而集成了百度百科的恢宏。
百度百科,致力于打造“全球最大中文百科全书”。从我观察而言,百科全书是按类型进行阐述,而史籍,是按照事情和时间进行阐述。感觉,史籍就是按时间书写的百科全书,而百科全书则是按类型记载的史籍。
从这点出发,百科这一事物,就是在记载不区分类型大小或者影响的事物的变迁。每件事究竟是好是坏,其实自然会有有心人进行解读,无论史籍还是百科,需要做的就只是尽可能地客观阐述。
坦白说,其实史籍也是略略分为人物传记种植祭祀来进行记载的,与百科相似,不然所有事情都按照时间来记载就少了很多趣味性和相关性了。而百科离史籍相差的,目前来看,就是仍需要,增强可读性,语言精炼,适当带点相关性。当然,世界上大部分事情,过犹不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