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论语》随记二十一:他人笑我太疯癫

《论语》随记二十一:他人笑我太疯癫

作者: 好家伙迪蒙 | 来源:发表于2015-02-01 22:42 被阅读53次

八佾第三(3.18-3.20)

3.18 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译文:孔子说:严格按照臣子的礼仪对待君王,别人都说我是谄媚。

随记:看来当时君臣之礼已经模糊到一定程度了,孔子这时候的心态可以用唐伯虎的诗来描述:“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孔子的模样大概是学霸被学渣骂假正经一样,一脸的苦笑。

3.19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译文:鲁定公问孔子:“君臣关系应该怎么处理?”孔子说:“君王应该对臣子以礼相待,臣子应该对君王尽忠做事。”

随记:孔子所说的“礼”不是礼貌,而是臣子应享的权利,比如职位,比如俸禄,比如尊重,这些权利既体现在写进国家典籍的有形规章,也是君王与臣子相处时的尊重和合理安排。作为回应,臣子应该把臣子的义务做到位,就是所谓尽忠。《礼记》里面记载说:“谋人之军师,败则死之,谋人之邦邑,危则亡之”,这就是尽忠的要求。

反过来说,如果君使臣“无礼”,那么臣事君恐怕也难以尽忠了。这和汉代董仲舒改造后融入了法家的儒学是不同的,它不是“君为臣纲”,也不是“天子圣明”,而是“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不是愚忠,反对盲从。所以有“君不赏无功之臣,臣不死无德之君”的说法。

原典的儒学中,君臣关系更类似契约关系,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吕氏春秋里记载周武王伐纣时的一个故事:“武王至殷郊,系堕,五人御于前,莫肯为之。曰:吾所以事君者,非系也。武王左释白羽,右释黄鉞,勉而自为系。”周公、召公、太公、苏公、毕公都是大臣,自持以礼,不会为君王做系鞋带这样的事情。到了孔子的年代,这种君臣关系已经有了变化。赵简子和虎会的故事就是如此:“赵简子上羊肠之坂,群臣皆偏袒推车,而虎会独担戟行歌不推车”,于是赵简子就责问虎会为什么不推车,虎会说出一番话,震惊了赵简子,他说:“为人君而侮其臣者,智者不为谋,辩者不为使,勇者不为斗。智者不为谋则社稷危,辩者不为使则是使不通,勇者不为斗则边境倾”,于是赵简子“乃罢群臣不推车,为士大夫置酒,与群臣饮,以虎会为上客”。这是君使臣无礼,臣事君不忠的故事。

孟子说的更直白:“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臣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君臣之间,是有一层契约关系在的,“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忠不是绝对的,是看“礼”的情况而呈现的。

后世至于愚忠,是统治者外儒内法的高招,让儒学背了千古骂名。

3.20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译文:孔子说:诗经里像《关雎》这些歌,欢乐的情绪不过分,悲哀的情绪也不过分,非常温婉。

随记:《关雎》是《诗经》的第一首,这里虽然只说了《关雎》,但是实际指的是《诗经》,这是古文中的偏义。淫和伤都是过分的意思,比如“淫雨霏霏”,乐和哀也是偏义,指的是诗歌中流露的各种感情。这句话是孔子的音乐观,控制自己的情感,不要过分,要以礼节之,要“中和”。

所以据说子夏晚年死了儿子,痛哭以至于眼睛都哭瞎了,曾子去看望他,还批评他不应该这么情绪激烈。恐怕就是这种“中和”的思想在作祟吧。

相关文章

  • 《论语》随记二十一:他人笑我太疯癫

    八佾第三(3.18-3.20) 3.18 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译文:孔子说:严格按照臣子的礼仪对待君王,...

  • 夜凉记

    他人笑我太疯癫 我笑他人看不穿

  • 手书分享

    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 疯癫与风度翩翩

    他人笑我太疯癫, 我笑他人风度翩翩。

  • 他人笑我太疯癫

    以为大脑可以储存很多生活过的片段,却抵不过“时间是猝不及防的小偷”。忘记了一些一起同过窗的人,平行时空里的大家有了...

  • 他人笑我太疯癫

    可笑至极,可悲至极。 如泣如诉,可悲可叹。 那又如何?我虽至情至性,但问心无愧,潇潇洒洒,大大方方。 管他熙熙攘攘...

  • 2017-11-09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 傻傻的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 莫笑他人太疯癫

    我们很多情况下会自觉不自觉地自以为是,认为他人的意见是不经之谈,不予理会,因此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红楼梦》第三...

  • 呵呵

    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随记二十一:他人笑我太疯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wzlx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