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奈”是一条虚幻的路,它让人把一切都归咎于过去和他人,从而渐渐失掉了现实和自我
之一
我有时会给求助者讲一个故事,是关于认知-行为心理学家的一个实验。实验的第一个阶段:一只狗被放进一个装置里,所到之处都会受到电击,狗感到痛苦,在装置里四处寻求出口,要从这里面逃出去,但是,装置里没有设置出口……实验的第二个阶段:同一只狗再一次被放进一个装置里,同样的情况是,所到之处都会受到电击。不同的是,这个装置设置了出口,如果寻找,就会找到。
故事讲到这里,我会问求助者:这时,狗会做出怎样的反应?
求助者一般会回答:不再做出任何努力了。
的确,实验结果证明:狗在第二个装置里会躺在地上哀鸣,不再尝试寻找出口。
我接下来会问:为什么会这样?
求助者回答:因为在第一个装置里,狗发现没有出口,在第二个装置里,它以为也是没有出口的。
我说:是啊,狗从前面的经验里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因此就不再做任何努力了。行为主义者的实验是想证明,人也是从自己的经验里学习的,而且,象动物一样,人会发展出这样一种反应模式,叫“习得性失助”(learned helplessness)。这是一个叫塞利格曼的心理学家提出的词汇。
提到这个实验,我会想起自己年少之时,心里有一些梦想,有一些热情,有一些不甘,相信在这个世界里,我们总可以去做点什么,而且一定会改变点什么。但我爷爷会对我说一句话:“你见多了,就知道没有用的。”现在,我明白了,爷爷的这句话,注释了“习得性失助”的全部意义。爷爷从他过往的失败经验里习得了“没有用的”。爷爷老了,呆在一个“失助”状态里,也罢了。但从事心理咨询的这些年里,我接触了许多“苍老”的少年,他们跟我谈话的样子就如同我的爷爷。
我给一个十七岁的女孩讲了这个实验,然后问她,狗在第二个装置里会做出怎样的反应?她回答:“狗会去寻找出口,如果换了人,就不会去找了……”
这显然出乎我的意料。
我说:“狗按其本能的规定性做出反应,它看不到一个可能性的事实:也许这里有出口。而人可以超越经验的局限性呀,在这一点上,人高于动物。”
女孩漠然道:“动物高于我。”
当事人站在她的十七岁,向我讲述“活着没意思”的无奈:“我觉得很没有意思,所有的东西都没有意思。我以前也接受过一点心理咨询,没有用。我脑子里全是些死与不死的问题,纠缠不清。我的怪癖越来越多,我喜欢偷东西,因为我觉得大多数人都欠我的,我对他们有敌意。我自虐,伤害自己到见血,反而感到愉快,我对身体有穿孔迷恋。我认识了很多人,但最后没有一个人是我的朋友。因为,他们跟我料想的差了很多。我到十七岁明白了一个道理:你对别人好,人家不一定会对你好。”
我问她:“如果让你现在做一个决定,下面的生活会朝哪里走?”
她说:“很长时间,我都觉得,能怎样就怎样吧。实在过不下去了,就去死,反正也无所谓,我从来都没有想到要为生存做什么。我不理解那些人,穷困潦倒到那样的地步,还要活下去。我感到无力、无奈,我要做一件什么事,事先都要想半天,从想到做的过程太艰难了,最后还是连开头都无法开头,甚至呼吸对我来说都是困难的。”
之二
我需要了解当事人怎样从十七年前长到现在,以至这样苍老到无奈。据她讲述,她的成长过程充满了打骂、压迫、限制,和没完没了的仇恨,而这都是针对她的母亲而言。这是一个自幼聪明的孩子,父母对她有很高的期待,母亲对她要求极其严格,到了强制的地步,导致她过度顺从,后来又发展出极端叛逆。这个家庭的关系模式是:夫妻关系不好,在孩子的教育观念和方式上极端不一致,导致女儿与父亲结成同盟,对抗母亲,排斥母亲。在当事人的印象里,母亲刻板、冷漠,是一个顽固的堡垒。的确,我们发现,许多个性如堡垒型的父母(父或母),会在他们的孩子身上种下抑郁的种子,也就是一种无奈感,延伸为在日后的生活中觉得不管做什么都没有意义。
这位十七岁的当事人说:“她(母亲)到现在都不知道,她给我造成了多大的伤害。我从小到大没有吃多少物质上的苦,但我吃的都是精神的苦,有时候我觉得我跟爸爸很像,他有一个自私得‘丧尽天良’的父亲。我和爸爸都是爱伦·坡所说的那种‘被伤秏的人’。”
心理咨询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这样“被伤秏的人”,他们扛着过去的创伤经验,把自己封闭起来,拒绝新的经验,看不到生活中的可能性,以为一切都被过去注定了,因而放弃,不再做任何努力。过去的经验对人是有影响的,甚至影响是非常大的,每一位心理咨询工作者对此都非常相信而且充满同理。但心理咨询还有一个基本观念:过去的经验不是注定的,人在任何条件下都可以做出选择。咨询工作中很重要的部分,就是促使当事人放弃注定感,在现有的条件下做出选择,这虽然很难,但值得我们努力。因而,虽然那位当事人对我说“我天生就是这样的,八万年前就注定了我这样”,我心里却没有放弃:难道做一点努力都不可以?
之三
观看我们的文化,可以看到它的某些部分在怎样滋生我们的无奈。两千年的封建历史,这么长,里面有一个声音:“祖宗之法不可变”。意思是说,这是从老祖宗那里传下来的,不能改变。鲁迅的《狂人日记》用象征手法揭露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在这篇小说中,狂人对大哥说:“吃人的事”要改一改了。大哥说:“历来如此……”狂人说:“历来如此,便对么?”
这是响彻中国文化天空的一句最了不起的话:“历来如此,便对么?”
“无奈”是一种精神的逃路。
一个人用“无奈”的眼光去看待生活的困难,去解释自己的问题,他就为自己找到了一个逃避的理由,就不用去做点什么了。因为要做点什么总是要费力的,甚至,是要冒风险的,要承担责任的,也是让人不舒服的,而说一声“无奈”,摇摇头,就可以从那里走开了。最普遍的情况是,生活中有许多问题,人们都看到了,谈起来都会愤愤不平,但一涉及到去做点什么,许多人又会说“没有办法”、“所有人都是这样的”,等等。
“无奈”的背后是过度的不安全感。
一个人沿着“无奈”一途逃入群体(“所有人都是这样”),以为这样就安全了。但这个群体是由许多恐慌的个体组成的,这些恐慌的个体组成了一个恐慌的群体,这个群体聚集起来的不安全感会酿造巨大的社会灾难。“文革”就这样发生了。在这场运动中,每个人都寻求自保,但又人人自危。“文革”结束了,人们作出的解释是“无奈”,把罪责让几个人去承担,大家都可以开脱了。没有自省,人们就不能从灾难得到教训;没有忏悔,人们就不能从错误里学会责任;没有心理的医治,创伤还藏在深处,一直都没有引起疗救的注意,民族的集体无意识中灾难还在暗中酝酿和累积,会寻找新的形式爆发出来。
到了现在这个经济变革的时代,经历了“文革”的几代人成了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也承担着教育者(家长、老师)的角色。我关心的是,过去的时代给他们造成的创伤、剥夺和恐惧有没有被意识到和得到处理,面对一个观念嬗变、竞争加剧的时代,他们在心理、情绪和行为上又在作出怎样的理解和应对,这一切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为他们在怎样造就下一代。
我们在心理咨询中经验到一个普遍的现象——极端短视的功利教育正在强迫孩子,破坏他们的心理和人格成长。探索它的社会文化因素,我们发现,很多家长和老师把过度的恐惧与担忧投射到孩子身上,表现出极端的急功近利性质的强迫倾向,而教育体制下的观念系统又成了它的温床。我们的教育者不是在教育孩子,而是强迫孩子;不是要让孩子成长,而是在逼孩子“成功”。许多人都看到这些,谈起来也说不好,并且真的意识到这样不好,但一涉及到做点什么,改变一点什么,大家又会说“没有办法”、“所有人都这样”,而且,“所有人都这样,我一个人不这样,我的孩子就要吃亏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真的要像狂人那样问一句:所有人都这样,便对么?而且要说:大哥,救救孩子,从我们自身做起吧,至少不要加入到“吃人”的行列中去了,也不要再说“所有人都这样”的话了。
之四
“无奈”的背后有“偷懒”、“取巧”、“占便宜”的想法,太想走捷径,太想一下子改变一切,太想“事一功万”、“一劳永逸”。因为不可得,因而无奈。“无奈”一方面让人在现实里无所作为,另一方面又会引诱人去营造空中楼阁,去追求某种魔术般的力量,一下子可以改变一切。这是“革命”和“运动”大行其道、骗子和骗术猖行无忌的心理动因。骗术有多种多样,本质却不外乎于此:声称某一种方法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人们便蜂拥而至。
“无奈”是一条虚幻的路,它让人把一切都归咎于过去和他人,从而渐渐失掉了现实和自我。它大体会用三种方式铺设这条虚幻之路。
方式之一,用“假设”取消现实中的困难或自身的问题。它的话语是:如果没有发生某事,我就不会有这样的麻烦了。这样一来,一个人就不用在生活中去承受任何东西,也不用实实在在去做本来当做的事情了。
方式之二,假设自己不是自己。它的话语是:如果我是天才,这一切的麻烦都没有了。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一个人真的会在某一天认为自己是爱因斯坦,这时他失掉了真实的自我。
方式之三,用“假设”来取消自己的存在,从而不去面对现实的困难。有一个人这样表达:假如我坐时光机回到遥远的过去,杀死我祖母的祖母的祖母,就不会有我了,也就没有这一切的麻烦了。但是,每个人都是在现有的条件下成长,虽然艰难,他在尽力成长自己。在“假设”的条件下生活,就是取消一个成长的过程,从而省略成长的麻烦,这也就是逃避成长。
之五
从事心理咨询这些年来,听到许多求助者说许多无奈的话,这些无奈的话积累起来,成了他们对生活、对自己的态度。这些无奈的话象蚕吐的丝,一层一层把他们包裹起来,他们躲在里面,我们站在外面。他们在说无奈,我们在呼喊。可能很长时间都过去了,我们还没听到回应,他们内部那成长的渴望在深处发不出声来。他们的无奈一层一层包裹,我们的呼喊一层一层渗入,我们连续呼喊……终于在某个时候,回应传出来了,声音如此微弱,但我们听到了,它穿过了层层“无奈”,透出了一线希望的微光。
我终于明白,我之所以选择心理咨询,就是因为心里有那么一点不甘——我不相信人被过去的经验所注定,我相信人在任何条件下都可以做一点努力,总会有一点改变。
这个世界没有真正的无奈者——
如果我们对人有足够的信心与耐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