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我的又一位长辈辞世了。原本还打算过年回老家去探望他的,当天就已经化为灰烬了。
当晚,我失眠了。每到年底,我都会失眠。白天穿梭在繁华的深圳,夜里一闭上眼睛满脑子都是家乡的山山水水,坡坡坎坎一幕幕清晰可见。
我这位本家伯父名叫:苏云海人称:苏老辣(为人精明),今年93周岁。他与妻子张氏没有生育,收养了一个儿子,取名苏亮。
苏亮18岁那年与妻子李芳结婚,李芳比他大1岁。二人养育了四个女儿。
老两口精明能干,说话从不拐弯抹角。喜欢独处,不甚与人交往。
苏亮与李芳结婚的第二年,也是他们的大女儿出生那一年。老两口果断与儿子分锅,过起了二人世界。
每年的基本工分交由苏亮与李芳负责。张氏留在家里带孙女,苏云海时任生产队长 出工算外快,年底决算时从补钱户手中进钱自己用。
分田到户后,二老便将包产地交由苏亮夫妇负责耕种,公粮、农业税、提留款均由苏亮夫妇负责完成。无论天旱、水涝每年必须称1000斤干稻谷给二位老人家做口粮。自留地,二老自种。
老两口精打细算,不仅片竹条编褶子(竹席)卖钱,还养鸡、养猪加上平时节俭,70年代末就攒下了5000元养老金。
改革开放之初,经济极度紧张时。二老选择了民间放贷,保持本金不动的原则,仅凭利息就能过优越的生活。月息曾高达5%,随后逐年减少,直到无人问津。
老两口六、七十岁时 日子过得很是滋润。周围人都羡慕不已,纷纷效仿,立定将来也要为自己攒一笔丰厚的养老金,存入银行吃利息。
改革开放继续深入,群众纷纷外出创业、打工,腰包也逐渐鼓了起来。5000元钱便成了昨日黄花,再也无人问津。存款利息也一降再降,二老怎么也没想到,他们寸步不离守候的财富,却像掌中的水,指间的沙,在不经意间悄悄溜走了。
2012年正月,我跟弟弟一起带着孩子去敬老院探望他们。伯母张氏拉着我的,手亲切的说:“我的好侄女儿呀!咋好意思哟?老是收你的干会(白拿)。你两个人娃儿读书,花销大,以后就别来看我们了,我们就这样。活着没意思,一点意思都没有,我不甘愿继续活着了。这口气就是不下去呢!正如你老汉(老爸)所说,到处死那么多人,就我不死?死了多好,一了百了”。
她还告诉我:有一次,她昏迷了整整五天五夜。当时他们还没去敬老院,家里人把寿衣、寿材都为她准备好了。没有采取任何的施救,她自己又醒过来了。那一刻,我终身难忘。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苏亮夫妇也过了古稀之年。二人身体状况还不好,苏亮一向体弱,老了还沉迷麻将。李芳的关节炎越发严重,行动也变得困难。女儿们早已各自成家。
二老实在生活不下去,苏亮夫妇心有余而力不足。苏云海多次领着张氏求助村干部后,二老最终住进了敬老院。
张氏早在三年前已经过逝,说到底:还得感谢党和政府,二老得以在敬老院里善终。
悲伤之余,理性告诉我:逝者已逝,生活还得继续。人,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借鉴前人的悲催经历,从中吸取到深刻教训。
如今,我已过了不惑之年,前辈们那般悲催的晚年生活方式,不是我想要的。
据我所知——70 80后大多都是独生子女,4 2 1家庭众多,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养老问题作为人口老龄化的产物之一,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养老问题的重点与难点不在城镇而在乡村,我国地大物博,有广大农业人口,农业人口的保障问题被社会长期忽视。 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水平普遍低于城镇老年人,没有经济收入,社会保障也不健全。农村地区的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稳定。如果仅仅依靠政府,只怕到时候政府也无能为力。
借此,我真诚的感谢《格局商学院》的赵正宝老师及他的团队们:有了各位老师们的无私奉献,我才有机会加入格局学习投资理财。
唯有持续不断的努力学习新知识,才能与时俱进,才会合理配置己有的资产,让资本发挥出它应有的保值增值功能。从而避免财富被通货膨胀吞噬的命运,晚年才能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如果你有如下问题,建议你来格局学习
1. 工资收入以外,没有其它收入来源
2. 金融陷阱满天星,不懂得如何分辨
3. 梦想财务自由,但没有思路和行动路线
4. 现金存款一大堆,静待货币贬值,不懂得如何配置升值资产
5. 分不清什么房产适合投资,什么房产不能碰
6. 不知道该如何培养自身,孩子、爱人、父母正确的财商思维
7. 事业发展遇到瓶颈,不知道该如何突破
8. 没有长远的愿景和目标,找不到努力的方向与动力
喜欢我的请添加微 sqv6e183
更多精彩,下期继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