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寻有意义的教育》1
20210403 星期六 阴雨
从才子文章到公号写作
我目睹了他写作变化的过程。除了文章的长进,这些年在思想上的自我训练,使他的见识大大长进,这是从才子写作过渡到公民写作的坚实基础。
这些文章不是从书本中来,还是从生活中来,从正在发生的关乎我们当下和未来的那些事件中来,他不回避,不遮掩,而是真诚地提出一己之见,他文字是感性的,表达的观点却是理性的,这真是他文章的特点,以行云流水般的文字,力求将自己对大问题的认识说得清楚、明白。这个时候,他的文章不是从空灵、抒情的审美性出发,逐渐往实在、朴素的这一路演变,毫无疑问,单纯的文字美感已不再是他的追求。无论到绩溪访胡适故居、到苏州为林昭扫墓,他对故乡草塔变迁的感怀,还是写教育、写孩子,不同的话题……在他的笔下都充满了一种崭新的气息,那是内心自由的气息,一种公民的气息。——《追寻有意义的教育》序一P4

公民社会从身边建起
网络慢慢地改变了他的生活,也改变了他的心态,从“消极生活”到“积极生活”,这种改变要感谢神奇的互联网,因为网络,他开始在上面写作,私人性的写作转变成了公共性的写作。另一方面,通过网络,他也突破了原来的交往圈子,网络至少使我们有了过一种虚拟的公共生活的可能性。——《追寻有意义的教育》序一P5
教育,做一个公民的支点
教育,在他心目中,不仅仅是课堂,不仅仅是练习和考试。
在某次座谈会中,他就直言,没有什么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分,只有人的教育与非人的教育之别。他要做的就是人的教育,他有关教育的文章和所有努力都是围绕着这个目标的的。
——《追寻有意义的教育》序一P9

为有源头活水来
“生活在下班之后才开始”,直到他的世界一点点扩大:“既然日子要一天一天地过,那么可不可以尝试着,将每一天,都尽量将自己放置在真实之中呢?既然空气和泡沫也是一天,尽量真实也是一天,那么不如试试尽量真实的方式看。反正我从来不想得到什么,也不会失去什么。”
他意识到,我们不得不和别人一起共享这个世界,虽然我们不可能一下子改变世界,但我们说出真实,将自己的主张表达出来,就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推动。这正是他尝试过一种“更有意义的生活”的一部分。
朝阳的精神资源不仅来自书本,来自知识先辈们的思考与探索,还来自生活中呼吸相关的一个精神共同体。——《追寻有意义的教育》序一P10—1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