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微博热搜的时候又看到了“杨永信事件”,不禁感叹世界上那些匪夷所思的事真的存在于现实社会,而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知乎回答中提到的电竞少年,非常热爱电竞,都已经打到了省决赛,比赛当晚被“戒网瘾学校”抓走。因为热爱电竞并十分擅长电竞不愿屈服,其他的孩子可能只被关一年、半年,他却被关了三年多,出来后精神都不正常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4478814/899a3c0159a527df.jpg)
有多少家长打着“是为孩子好”的旗号,将一个个爱好扼杀住,在家长眼中认真学习、“听话”的就是“好孩子”,一板一眼、按部就班生活的孩子深受老师家长的喜爱。读完中学读大学,接着考研、工作(国企)/考公务员。这是家长们认为孩子人生最理想的轨迹,家长们对于孩子工作的要求“活少、钱多、离家近”,最好还是国字头的单位。
孩子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是如此,而到了长大后真正能够自己选择人生时,脑中已经潜移默化地接受了这样的设定,认为是理所应当,很多与之相悖的想法就会被自己否决,自己认为这样的自己才是“好”的,才是让所有人都称赞,都省心的,面对着长辈们赞赏的目光,自己也觉得内心踏实。
就这样一直走到工作的我,常常在下班路上时不觉精神恍惚,在某一瞬间觉得自己的人生一无是处,所有的一切似乎都是被别人设定好的,所有自己做出的决定都是在别人潜移默化的引导下做出的,这些都是为了让别人放心。
![](https://img.haomeiwen.com/i4478814/beb05cf0cc35e4d2.jpeg)
为什么一无是处?没有特别的特长和爱好,从来都是很努力的那一个,但什么都不出彩,做着别人都能做的工作,怎样努力都做不成成绩。向别人介绍自己的状态,总是换来一句“这样也挺好的”。所以有深深的可替代感。
理论上说自己可以对生活做出选择是从大学开始的。但是因为从来接收到的教育就是要努力学习,要多学知识。学长学姐说要多加社团,那就加。大学加入了有5、6个社团,每个礼拜各种活动连轴转,什么活动都想参加,还要抽出时间写作业,每天回到寝室只想睡觉。除此之外还在各种销售人员的怂恿下去学二外,家长也十分支持,认为多学东西是好事,反正不一定要精通,什么都尝试一些以后说不定就能用上……大二下学期又在家长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报名了双学位,周末上两天课。自此,再没有周末可言。
![](https://img.haomeiwen.com/i4478814/013014079ef5ae46.jpg)
大学四年每天都是忙碌的,所以几乎都没有认真考虑过以后要做什么,怎样增强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在周围人看来也很“牛逼”,社团、二外、双学位、上课,居然可以同时做这些事。但是最后的结果就是每个都没学好,都无法通过这些找到工作。在找工作时就像鸡肋一样,没有特别大的帮助,却又觉得不写在简历上又少了点什么。
总也在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努力有错吗?没有,到底哪里出现了问题?
首先,或许是成长环境的因素。从小家里教育一定要听话,只有听话才能有糖吃。所以从小就不敢违抗父母的“命令”,而被批判多的电竞项目更是碰都不敢碰,家里有了电脑也就用来查资料和上QQ。殊不知如今电竞产业的火爆程度如此之甚,之前提到的电竞少年家长也将电竞看作虎狼,但或许好好引导会成为电竞冠军队的一员。就算以后不直接参与电竞还可以选择直播解说、撰写电竞文章、电竞平台运营等职业。但是,从小胆小怕事的自己都没有成功培养一门特长,最后都以浪费学习时间而放弃了,这也是大多数人的选择。
![](https://img.haomeiwen.com/i4478814/ba4c938398ea4fc9.jpg)
其次,看到别人做什么自己就想做什么,生怕被别人甩到后面。别人看书,我也看书;别人锻炼,我也锻炼;别人考雅思,我也考;别人学编程,我也学……都没有想过做这些事是否是自己需要的,是否对于达成之前所设定的目标有所帮助。从小被当成“学霸”,是别人口中“别人家的孩子”,这种优越感生出了深深的自卑感和自尊心,总是怕自己不好,怕自己没有别人好。
再次,在自己能够做出选择的时候并没有认真考虑过自己适合做什么、想要做什么,很多是听从了家长的建议。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要求,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做某一行业。有些行业需要和人打交道,那么性格比较内向,不擅长和他人交谈的人就不适合做这一行业。有些性格是勉强不来的,要学会接受自身的性格特点与自身爱好选择从事的职业。本人就是一个性格内向的人,十分后悔选择了媒体行业,但是家人总是要求性格外向一些,以至于在很长一段时间都觉得自己性格有缺陷,而时至今日父母的观念还是没有变。
![](https://img.haomeiwen.com/i4478814/33bf9d989c0ff157.jpg)
最后,在综合自身特点与能力后选择的方向就要坚持下去。大学四年,一开始想要听从父母的安排考公务员,后来决定读研,再后来想要出国,最后还是选择了工作。一直摇摆不定的计划使得常常要很突然地接受变动,总是处于忙忙碌碌的状态。
从小面对家长和老师都不敢有越界的想法,发现自己的思维越来越禁锢,很多时候不能够有别样的想法,也和从小都不敢顶撞权威有关。也时常感叹教育的悲哀,但毕竟国情如此,比起那些不通过死读书养活自己的方式,跟随考生大潮参加高考或许是一个最稳妥的办法。但是仍然可以做的是,胆大一点,多想一点,或许人生会不一样吧。
![](https://img.haomeiwen.com/i4478814/2edf4796112ea6c2.jpg)
虽然总是在感叹、在抱怨、在吐槽,但是总还是要发现人生中值得去做的事情,虽然思考、反思,但人生毕竟还没有结束,生活还在继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