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9-03-14

2019-03-14

作者: 板栗李子 | 来源:发表于2019-03-14 20:40 被阅读0次

冷冷清清的火花

---2018年生命叙事

浮躁不安的气息

“李老师,你知道吗?昨天xx学校有一个学生跳河自杀了......”

“真的?”

几个老师在那里小声交流着。对于这类“敏感事件”,老师们不敢大张旗鼓地讨论,却明显能让人感受到办公室的“暗流涌动”。虽然近几年不断从网络上看到类似的信息,但总觉得它离我们较远。当它近距离地出现在我们身边时,内心依然被震撼。与所有老师一样,我们在关注孩子的同时,可能更多地会关注事态的后续发展:这件事情中的老师会承担怎样的后果?我们很自然地将这一系列的事情与自身联系起来。如今的我们成了“惊弓之鸟”:“又不是自家娃,随他去吧”、“我上好我的课,听不听随他”、“拿着卖白菜的钱,操着卖白粉的心”......于是明哲保身成了最佳的选择。

我是一个力求完美的人,我希望我的课堂能吸引到每个学生,我无法忽视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更无法放纵学生的“自由”,那现在我该怎么上课?该怎么管理学生呢?难道坚持了二十多年的教育理念从此要改写?2016年9月我从本县一所最好的学校来到这所新学校,接手的这一届生源又特别糟糕,糟糕到我时常怀疑我的人生。我如果坚持和以往一样,会不会有一天也碰上“倒霉事”呢?日子就这样每天都在焦虑中度过,再加上自身遭遇“中年人的纷争”,面对无休止的争吵、爱与恨的挣扎……,有时真的无法控制自己,我沉陷在我的黑暗里。在路上,走着走着我会迷失方向;看着看着我会泪流满面;办公室,说着说着我会默然无语;笑着笑着我会徒生伤感。人群中,我寂寞;寂寞时,我抓狂。我试着理清事情的头绪,我努力寻找事情的源头,我扯出一根线,想解开这根“结”,不曾想越扯越多,越扯越繁,我亲手将它织成了“茧”,将自己彻底包裹了起来……

整个世界都弥漫着焦躁不安的气息,因为我急于从自己的枷锁中解放出来!

戴镣起舞的日子

这样焦灼的日子一直持续到2018年的7月。7月我迎来了暑假,我知道再这样下去,我终将成为“某一个新闻人物”。有人说,思想和身体,总有一个在路上。于是我背起行囊去了远方,攀山越岭,登上一座又一座的山头;穿街走巷,感受一城又一城的风情。“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驿动的心又开始翻飞。

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悄然来临。2018年8月18日我有幸参加在浙江金华举办的为期三天的“首届全中国中小学教师读写比赛公益活动颁奖典礼暨第二届活动启动仪式”。读书一直是我的爱好,写作却近乎荒废了。反正无聊至极,去看看也无妨。活动开始前一直在播放着一个纪录片,吸引了我的注意,可我还弄清楚他说什么的时候,活动开始了。有一个人的发言让我听得热血沸腾,他说:“读书、写作,你总能找到借口,那是因为你没有将它放到最重要的位置上。我们应把读书、写作当成一件最重要的事情来做,要把它变成一种习惯。”

这说的不就是我吗?爱读书,也曾热衷写作,后来却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辍笔不耕。真的是生活得无一丝空闲?工作忙得无一刻闲暇?答案肯定不是的。我摇摇头,拂过一丝苦笑。我这个人,有些拖延症,但只要是任务,我都会不折不扣的按时完成(虽然很多时候都要等到最后的时刻)。内驱力不够,但如果有外驱力呢?应该可以的。

我集中注意力听着发言,他说了一段这一辈子我也不会忘记的话,他说:“通过专业阅读,我们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通过专业写作,我们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通过专业交往,我们站在团队的肩膀上飞翔。”

是的,这就是方向,这就是目标。我的眼前豁然开朗,心就像打开了一般,一股强烈的阳光照射了进来。眼前的雾气转眼消散。是的,我本乐观,我本向上。从公立学校到私立学校,然后又重回公立学校,无论哪种体制,无论哪所学校,又无论是普通老师还是一名管理者,我何曾放弃?曾经经历这么多的我,如何会被这小小的“不如意”折服?或许是近来闲得慌,工作上稍许的不顺,生活中稍许的烦恼,还是再也输不起的心态迷茫了我的心?既然有些事情,我左右不了它,那就随它去吧。早就过了“为赋新词强说愁”的青春,已届不惑的我要让我自己充实起来,我依然是我,我要找回原来的我。

他是谁?他是----朱永新,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叶圣陶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苏州大学教授,新教育实验的发起人。新教育实验是一个怎样的团队?我真庆幸我生在了一个媒体如此发达的时代,所有的问题迎刃而解。带给我的是更强烈的震撼,众多的“大师”,个个都很牛气。李镇西老师也在其列,太开心了。我觉得我是无形中闯入了“福楼拜家”,期待这场视听盛宴。这次的我没有拖延,一回家就动笔写3000字的读书史。不写不知道,一写吓一跳。原来我自以为的热爱读书竟是如此匮乏,越写越惭愧,想学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感谢新教育的宽容,我如愿以偿。

接下来的每一步我走得踏实而坚定。因为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孤独学习的旅程

身边的同事依然每天在抱怨着,我悄悄地撤离“吃瓜群众”的队伍,离群索居,每天不是看书做笔记,就是在电脑上敲字,成为了一个孤独的“怪人”。

第一次听李镇西老师的课,我早早地守候,安静地听,认真地记。李老师第一堂课讲的是“民主和民主教育的内涵”。“民主和民主教育”,这个词汇我们并不陌生,却未曾深入思考。听李老师娓娓道来,内心触动依然很大。回想“我的民主”,也许只是“我的民主”!对学生,多年的教育习惯,恐怕我早已陷入“为你好”的“怪圈”,却忽略了最主要的本体----人。这一届的孩子,由于多种原因,基础确实很差,我说我会做到民主相待,不歧视任何一个人。可下课一转身我总是摇头,与同事交流也是“恨铁不成钢”;课上一个同学犯错会让我勃然大怒,从而牵涉众人。那个时候,哪还有什么民主与尊重?我虽然不会口出污言相辱,但言辞间的轻视又如何能避免?这群孩子本性如此,我问过他们的意愿吗?难道成绩不优秀就不是好孩子?我一味地揠苗助长真的是为他们吗?还是如今的我站在所谓的高处,早已输不起了呢?李老师在我心里播撒了一颗种子,这颗种子慢慢生根,茁壮成长。

换了一个视角看世界,竟然发现了不一样的美。这群熊孩子依然在犯着各种各样的错,我依然期盼他们能积极向上,但不再有责骂,不再有歧视。正如李镇西老师所言,孩子远比我们宽容。给点“阳光”,他们就能还你一个“花园”。课上他们能笑得捂着肚子喊疼;课下他们叽叽喳喳,似有永远说不完的话。他们学会了嘘寒问暖;学会了知错就改;学会了坚持不懈;也学会了分享与分担。他们明白了集体的重要性,有了“主人翁”的意识。他们会把他们的小秘密以各种形式(塞纸条、写信、面谈等等)告知我,甚至还有直接跑到办公室“告密”的,目的是维护班级的团结和荣誉,又或是帮助同学“纠偏”或请求我去帮助某个同学。被人信任的日子里天天沐浴阳光,我的焦灼早已无影无踪。虽然孩子们成绩依然不是很理想,但我有足够的耐心“静待花开”。

我又回到了那个“开朗、乐观、向上”、永远激情满怀的我。虽已不惑,但激情仍在。我要捅破头顶的“天花板”,我要无限的可能。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二十多年的教育生涯,我要重新出发。我跟着刘广文老师认真学习《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课程。课前我试着反复预习,课中我仔细琢磨每一位老师的发言,想他发言的精妙之处,分辨如何避免出现类似的错误,深究错误背后的原因。作为一名学生,我学得小心翼翼。刘老师要求很严,这恰是我需要的。每一次作业的提交,我不敢敷衍了事。工作任务细碎而繁琐,平时实在没有大块的时间可供思考、阅读,我就在炒菜的时候想作业的素材;在开车的时候想作业的构思;在晨读的时候和学生一样读课本;在上课的时候运用学到的理论。每次晚自习结束后回家往往已到11点,可睡前看看书或打打卡已成一种习惯。若是隔了几天没读书或没打卡,我总会不由自主地念叨:唉,又忘了打卡。若是偷得一日空闲,能将所有未打的卡一次性补上,那一天的夜晚我定能安心入眠。当打卡被置顶或作业被评为优秀时,竟会像个小孩般高兴好几日。不好在同事面前炫耀,学生可就成了我嘚瑟的对象。于是和孩子们约定一起努力,pk成绩。

新网师呆久了,我发现那些“牛人”竟然有很多来自一线教师。这真的惊呆了我!当我蜷缩在自己的世界里自怨自艾时,世界每天都在日新月异。网络真的太神奇了,我第一次真心赞美网络!世界原来如此之大,我从“茧”里钻了出来,我自由的呼吸,我贪婪地吸取。我敬佩勤奋的陈娥、刘玉香同学;我感叹默默付出的组长;我惊讶郝晓东院长的认真;我折服新网师的藏龙卧虎。这是一个有情怀的团队,这么多年的“孤军奋战”终于结束了,我不再孤独,不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一群尺码相同的人。我不会再迷茫,我可以走得更远,我可以站在这个团队的肩膀上展翅飞翔了,只要我能长出“翅膀”。

冷冷清清的火花

日子好像每天依然冷冷清清,但我知道心里的火花已经点燃。

晨起与孩子们一起晨跑,晚归与新网师的伙伴们“齐进”。白天有再多的杂事,终究也是一个时间排序的问题,一切都会解决。转眼间,已是2019年,细数我的2018下半年:我去了9个城市(婺源看“晒秋”;景德镇的“窑洞”;玉山;九江;福建的沙县、三明、泰宁;浙江的金华、上海);读了8本书(贾平凹的《浮躁》;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余华的《活着》;大冰的《我不》;克莱尔.麦克福尔的《摆渡人》;王荣生的《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孙绍振的《名作细读》);参加了大大小小不下10场培训,打印阅读优秀案例108篇;打卡累计63天,发表日记209篇;撰文累计字数已超10万。

后来我又加入了徐明旭老师引领的“网师晨诵”----进行诗歌研究,我惊讶于我的胆量。要知道在这之前,就算有人逼迫我,我也未必会去做。一直觉得诗只是诗,只是“叶公好龙”似的喜欢,但终究太虚幻,不适合我这样一个“风风火火”的人。可现在我却主动申请加入。我试着查找资料,动笔去写,几篇过后,竟也慢慢找到了感觉,才明白不懂读诗的人,读小说、散文估计也只能停留在故事情节上。生活本就是一首诗,不会读诗也就很难真正感受到生活的诗意。当我的拙作得到徐明旭老师的鼓励时,我的心里乐开了花。

我知道,这一切都不值得炫耀!它只是真实地存在于我的生命之中,它见证了我的蜕变。我也知道,正像尼采所说的,人生有三境界,分别为:骆驼、狮子和婴儿。而我现在正像“骆驼”一样汲取和积累。只要我坚持不放弃,我就能慢慢变成我想要的模样。我一直在努力,我喜欢现在的自己,一切都是我想象的样子。

2018已去,2019已来,只要我还在路上,我终将变成一只“狮子”,直至返璞归真,成为到随性自由的“婴儿”。2019,让我们邀请更多的有志者、道合者加入我们的团队,让更多的人遇见更好的自己!让我们一起创造美好,传递美好!

                                        2019年3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9-03-1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xkhm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