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多年前,就曾听到一个词“杀亲”,当时挺震惊。亲是亲人,也是亲近之人,茫茫人海,我们可以对未曾相识的陌生人报以暖暖一笑,难道对自己身边最亲近的人,还能杀气腾腾?事实确实不争。
周五晚上,朋友过生日,大家一起聚餐。订在一家海鲜酒楼,一楼的大厅分为左右两半,左边是活海鲜的玻璃缸,可以直接去挑选。右边即是大厅的餐位。果果因为在家里病了几天,那天中午也没有午睡,到了酒店的一楼,因为吵瞌睡,也因为外出的兴奋。终于难以自持,欢愉地在大厅跑来跑去,不甚烦恼。我和爸爸多次出面叫他,他把大厅完全当成了游戏场所,在各个桌子之间穿梭。好不容易把他逮住,他跑过头了,竟然呕吐了。于是抱着他坐在坐位上,还不到五分钟,又开始跑来跑去,完全忘记了自己刚刚吐过的不适。大家吃饭聊天,未曾尽兴,已是晚上六点多,来用餐的人越来越多,孩子的这种状态已经严重扰民了。今天,感觉什么招对果果都不灵了。于是,和爸爸出了绝招:强行走人!果果当然不愿意,大声哭闹,此时此刻,我们也顾不得那么多,抱着就走。他的力气哪能大过爸爸有力的臂膀。到了车边,那是一百个不愿意,地上打起滚来。今天出门才换的干净衣服,鞋袜,瞬间全是灰,我积累的火气也终于爆发了。强行把果果抱进车里,一身的灰,拍拍打打的时候,忍不住打了他屁股。我开车后,他就坐在后面,哼哼嗡嗡,一直哭到快到家。而我,虽然晚餐吃了不少,但是感觉筋疲力尽。
明明朋友聚会,把窝在家里的孩子带出来,想让他也透透气,为什么最后是这样的两败俱伤的结局呢?
晚上,夜课结束比较早。我到客厅的时候,果果坐在垫子上玩乐高。我向果果道歉,为自己的生气与无状,果果也向我道歉,因为爸爸打了他手掌6戒尺,并且爸爸告诫他,如果下次外出用餐还是乱跑,会变成12戒尺。对此,我心里是不赞同的。学习了正面管教以后,我对于爸爸的许多管教方式就更不赞同了,并且我找到了理论依据。于是,矛盾时常发生。我们各持已见,据理力争,有时候当着孩子的面,果果就会特别无辜地问:“你们是在说我吗?”。为什么,我们明明都是想为孩子好,然后会这样剑拔弩张,势如水火?
妈妈,自从2012年我怀孕以来,就彻底关掉了老家的药店,千里迢迢赶来陪我。记得当时她一个人,竟然带了大大一个编织袋,里面塞满了老家的各色菜与用品。从儿子出生,到儿子现在快五岁。她先是当着孩子保姆,孩子三岁前,我们都在全职工作的时候,帮我们尽心尽力照顾孩子。到后来孩子上幼儿园,她转为内勤,给我们洗衣做饭。然而,我们有时候仍然免不了挑剔,责备。有好几次,妈妈被气到吃不下饭。这又是为什么?为什么明明,我们关心着对方,爱着对方,却用这样的伤害来诠释?
前天,给一位闺蜜写信,在信里写着写着,就看到了自己的生活,为什么明明生活好像没出什么错,结婚,生子,养儿育女,按照现实生活里所有的步骤来安排的生活,却总有一些感觉如鲠在喉,呼之而不欲出?再往前几天,和一位已是讲师的友人谈到关系的改善,谈到拥抱。竟然无法想像和自己的母亲拥抱在一起的情景,觉得这样的方式会令我和母亲都感觉尴尬。回家,试了试,真的挺尴尬。而与儿子和老公的拥抱,又要相对好些。这又是为什么呢?我和母亲之间为什么不那么适用这种方式呢?
为什么,爱之深,杀之狠,而痛之切呢?我们的潜意识里究竟藏着什么,才让我们有了现在的行为逻辑与模式?
现在我慢慢意识,心智成熟是一条漫长而充满了无数探索的道路。这条路,泪水与欢笑同在。自我认知,更是需要勇气。敢于面对立体的自我,真实的,梦幻的,伪善的,丑陋的,狭隘的……没有认知,就谈不上改变,更没有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