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两棵熠熠生辉的明珠:唐诗和宋词。提起唐诗,无人不知“李杜”,提起宋词,无人不晓“苏辛”。
在历史的长河中,宋词就是一个时代的象征,宋词作为另外一种文体,在宋朝可是非常受欢迎的,这些词被唱的人人皆知,因为词的意境实在是太美了,只有用歌声才能把这种美体现出来,提起宋词,就必须得说一下“词中之龙”:辛弃疾。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早年与党怀英齐名北方,号称“辛党”。青年时参与耿京起义,抗金归宋,献《美芹十论》、《九议》等,条陈战守之策。先后在江西、湖南、福建等地为守臣,平定茶商赖文政起事,又创制飞虎军以弹压湖湘。由于他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故而屡遭劾奏,数次起落,最终退隐山居。
辛弃疾这一生都在力主抗金,奈何身世不平坦。他的这首词写尽了天下沧桑,骂遍了古今往来。这首词便是:
《鹧鸪天·寻花无有·戏做作》
掩鼻人间臭腐场,古来惟有酒偏香。自从来住云烟畔,直到而今歌舞忙。
呼老伴,共秋光。黄花何处避重阳?要知烂熳开时节,直待西风一夜霜。
从古到今人间都是“腐臭场”,只有酒是香的。自从隐居在云烟畔,每天都过的闲适潇洒。
重阳时节,呼朋唤友共享美丽秋色,只这菊花竟还未开放。看来要想菊花开的热烈绚烂,还得等待刮一阵秋风,落一夜严霜。
辛弃疾的词,大多借景抒情、咏物言志,他的这首《鹧鸪天》也不例外,自从南归之后,他本希望能得到南宋政权的重用,报效国家,恢复中原,展露才干,但没想到他的这些志向不仅未能实现,反而遭奸臣迫害,被迫过上闲居生活,退隐山林。他虽寄情山水,但仍时常流露出一股愤愤不平的感觉。
此词开头两句:“掩鼻人间臭腐场,古今惟有酒偏香。”发自心灵深处,是饱经风霜,目睹了官场丑恶之后的十分痛苦的总结和极端厌恶的心态。在辛弃疾的仕途生涯中,他看惯了当时投降派掌权,正人君子遭受打击,狗苟蝇营的小人气焰嚣张,所以说官场为“臭腐场”。正因为面对的是“臭腐场”,所以“惟有酒偏香”。
然后诗人接着写“自从来住云烟畔,直到而今歌舞忙。”由对官场的厌恶,转到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让一个对仕途充满希望的人,对国家拥有抱负和远大理想的人,都失去了信心,这该是多么沉重的打击啊!
词的上阙写人间是“臭腐场”,也为下阙的“寻菊花”做了铺垫。下阙的“呼老伴,共秋光。黄花何处避重阳。”转入主题,“老伴”为:“吴子似诸友。”前两句点出寻菊花,后两句“不见”,古人多用“秋光”代表菊花。
结尾两句:“要知烂熳开时节,直待秋风一夜霜。”是赞美菊花不趋炎附势而傲霜凌寒的品格,表明作者独身于朝廷之外,淡然于天地之间的品格,这是看透世事浮尘的人生经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