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只会湮灭每段生命的旅程,却无法永远掩盖历史沉淀的痕迹。
放眼望去,在神州大地的每一个角落里,都隐藏着一段段鲜为人知的传说。
虽然传说的真实性有的我们已经无法印证,但透过传说散发的神秘色彩和疑问,我们总是不自觉地将思绪抛向那遥远的历史,最终让心灵完成一次次超越时空的快乐旅行,见证一段段刻骨铭心的记忆。我的潜塘庵之行自然也不例外。
潜塘庵位于山东龙口庵下吴村东北角一个潜塘山的腹部。
然而,当我辗转近百里投进它怀抱的时候,令我不曾预料的是,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中,却深埋着一页流传已久的历史传奇。
于是,山因之神秘,水因之神奇,人因之神往。
潜塘山海拔大约400米左右,山势时峻时缓,山道蜿蜒曲折。近前,只见左右各有山头与其紧紧相偎,以致于不及近处,实在难得一窥它神秘莫测的外表,感受它清雅恬静的胸心。
沿着崎岖不平的山路上行途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方两亩多大的水塘,那清澈的塘水在阳光下闪着粼粼波光,让秋日里原本略显干燥的景致顿时多了几分滋润,少了一丝落寞。
穿过水塘的堤坝,经过几间不知何年所建的老屋,在山路的一处岔口,立着一块由花岗岩精心雕琢而成的约半米见方的石碑,上刻“潜塘庵”三个描红大字。石碑的出现,不仅会让初来乍到的人们生出一头雾水,也会让这方水土陡然平添几分神秘。
于是,接下来,游人的脚步也自然会因此而变得轻盈了许多。沿着古老的、石砌的、一丈宽的林间山路攀行,一路走来,只见山上不仅植被葱茂,空气清新,更有一脉脉清澈的山泉打半山腰处汩汩而出,伴着昔日的山洪,在下游陡峻之处,将坚硬的山岩冲积成一汪3平方米左右的小潭,潭水如同少女的眼睛一般清澈迷人,不时在温暖的阳光下闪烁着婉约灵动的光芒,摄人心魂,让人忍不住屈身下来,尽情享受着她水绕指间的清凉和醴泉润喉的甘甜。
告别小潭,沿山路上行,当位于半山腰一处相对开阔平缓之地的一片残垣断壁赫然出现在眼前时,我原本平静惬意的心灵此时竟然不由得泛起了些许波澜,眼前的景象也大大出乎了我的意料之外。
但见举目之处,一处处残垣断壁错落于四周大约数千平米范围内。这些残存的石墙高的丈许、矮的过膝,显然曾经是一处香火极盛的庙宇。尤其一提的是,距这些残垣断壁不远处,竟有一眼水井,井口被一方石磨盖住,透过磨眼,可见深深的井底泛出的点点水光。
据说此井原本深达十几米,井底有一眼清泉,经年不涸,水质甘洌,百里之人常常到此取水沏茶,可延年益寿。解放后,此井被人坉填过半,但依然从未干涸,水质依然清澈。
为防坠井意外发生,有人才在井口覆盖了一眼石磨。井口的四周是整块青石砌成的大约10平米左右的平台,平台靠近山路的一侧码放着一张雕琢精细的石桌,围着石桌有两条各一米多长的石凳。
此时此景,对于爬山的人们来说,难免会忍不住生出歇上一脚的小小冲动。
稍作休息,便决定深入残垣断壁之中一探究竟。
由于历史原因,昔日的建筑早已不复存在。尽管这些依山而建、错落分布的建筑遗迹,大多已被茂密的树木及杂草淹没,但身处其中,你依然可以感受到当年它们鼎盛时的庄严姿态和肃穆气氛,周遭的空气也仿佛已经凝固,既听不见鸟雀的聒噪,也听不见秋虫的低吟,似乎这里只有你自己,眼前之景亦如梦境,身体也似乎正在慢慢消融于周遭清新的空气中一般,就连脚步也似乎变得轻盈了很多。
微风过后,摇曳的洋槐果实发出的声音在耳边沙沙作响,宛如来自千年的经诵之声,于耳际潺潺萦绕,在心间冉冉升腾。于是,心思也好比倦鸟一般悠然滑落进了茵茵绿草之中,在阳光的抚慰之下,酣然入梦。
心思朦胧间,隐隐约约阵阵诵经之声随风而来。循声望去,只见一座坐南朝北的小小庙宇在几株高大洋槐的掩映下,显得尤为神秘。
那低低的经诵之音,像是向前来拜访它的每一位游客诉说着一段段不为人知的遥远历史。走进庙宇,浓重的香薰气息扑面而来,透过略显黑暗的光线,只见大大小小的各类神像分别供奉在庙宇的正中及东西两侧。神像前的石制供桌上,堆满了游人们供奉的各色供品。
一只放在供桌上的黑色八音盒子,正不厌其烦地播放着经乐。尽管那声音细小得仿佛是从地缝里钻出来的一样,但依然足以让人陡生敬畏之意,顿挫杂念之心。
几位似乎有备而来的香客更是虔诚,正依次跪地,双手合十,默默许着自己的心愿。
据住在山下的一位老者介绍,此庙最早可能建于隋朝,鼎盛时期曾有庙宇40多间,僧尼数十众。
清代大学士贾桢曾深居此处潜心研读。本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此庵香火依然极其旺盛。遗憾的是,1946年,这座颇具规模的庙宇被毁于一场战火,只留下些许残砖断瓦和依然平整的一方方石基。
更相传,当年有出家之人云游至此,见此地九峰相连、林深叶茂、敛风聚水,便取半山腰两条沟谷的交合之处,建庙供奉,以修身养性。
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为平息高丽叛乱,率兵东征。
期间,李世民为躲避叛军首领盖苏文的追杀,曾在此暂避一时,并受到僧尼们的悉心照顾。平叛之后,李世民不忘所助,下诏扩建此庙,并赐名《潜塘庵》。一千多年过去了,虽然如今我们已经无法考证这段历史的虚实,但故事能够流传至今,至少说明人们更愿意相信,这里拥有着一方清净之土,一块神圣之地,山黛黛,林葱葱,水潺潺,往事亦悠悠。
传说已经流传已久,战火也已灰飞烟灭。曾经的神佑之地,繁华之隅,如今也以如此凄凉、如此落寞的方式走入了沉寂。
倘若太宗在世,也未必能够阻挡它的这场劫难。只因世事皆有因果,因果自有相报,或庆己身,或殃后生,生命不可违,皇恩莫能佑。
数日之后,当我重新背起行囊再次拜访潜塘庵的时候,我想,一位曾经到过此地的名叫若溪的陌生女子的诗文,或许可以表达我身居其中的复杂心境吧……
都说心是最遥远的地方
我总爱
在那里徜徉
流浪
是心海一隅
人心不公
总会要偏爱
一件事 一个人 一个地方
往事如尘
若溪留下了
可以等多久
望多远
如你所说
倘世间真的
本无色
光会如何点缀我
最不熟悉的
当是自己的背影
若我回头
与谁相望
或许真的
最清晰的
不是记忆
是那一刻的情怀
历史
光华
尘埃
皆沉寂在情怀里
回首转念的瞬间
是光影流离的千年
我御风飞翔
漫步云端
非风、非影
非幻、非我
动的是
你心而已
我想用笔触沁润轮回
你便把生命泣血成歌
在那里
本就在那里
根相融
枝相向
叠叠峦嶂
笑苍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