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焦虑转嫁给孩子
教孩子知识,不如给孩子爱
1.一个人的现实人际关系,是他内在的客体关系向外投射的结果。所谓客体关系,指我们心理中内化的“我与重要亲人的关系”。“我”是主体,而重要的亲人是客体,这个关系就被称为客体关系。最重要的客体就是父母,而这个客体关系,主要是指一个人内化的自己与父母的关系,它基本在一个人五岁前完成。
2.客体关系有三个部分:“内在的我”“内在的爸爸”和“内在的妈妈”。它们之间关系的性质,决定着我们长大后与其他人交往的方式。
3.自我评价是什么?就是心中的客体关系中,“内在的父母”对“内在的我”的评价。其基础就是,我们童年时父母对我们的评价。父母分三种:第一种父母,是无论你做什么,他们都批评你;第二种父母,是无论你做什么,他们都忽视你;第三种父母,是无论你做什么,他们都鼓励你。当然,最好的父母就是最后一种。
4.什么叫自信?简单来说,是自己内在的一部分相信自己内在的另一部分。套用客体关系理论来准确地表达,即一个人的内在小孩对获得内在父母的爱充满爱心。
5.所谓自卑,也即一个人的内在小孩对获得内在父母的爱没有信心。所谓倔强,就是一个人的内在小孩对内在父母说,凭什么!内在小孩与内在父母的关系模式,形成于一个人的童年,主要是六岁前。这个模式形成后,以后的人生里,我们就会不断将这个模式呈现在现实世界中。所以说,内在的客体关系模式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简而言之,即性格决定命运。
6.精神分析学派有决定论的色彩,而且是童年决定论。决定论听起来有些悲观,但它绝非说,你的客体关系模式就不可改变了,它当然可以改变,改变的方法,就是认识你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