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是这样的,幼儿园中班的Rocky总是有”厌学“情绪,最近更频繁。再三细问之下,原来是老师的”粗暴对待“导致。
之所以“粗暴对待”加引号,是不想太过于敏感,但其实从一个家长的角度看老师的教育方法,是过于简单粗暴了:出言打压,行为惩罚,为维持秩序必须整齐划一,说好的高级幼儿园的高级方法呢?总是感觉这个华丽的幼儿园里缺少灵魂,而过于重视形式。
不知道是小男生精力太旺盛,还是幼儿园运动量不够,Rocky在幼儿园的午睡总是睡不着,而且由于他好动,还会影响别的小朋友的休息。继而面对老师的直接呵止,刚硬的儿子直接就正面对抗了,继而引发老师进一步的打压。
临近放假之际,这样的事情发生了多次,我觉得有必要和老师开诚布公地再谈一次了。
谈话的结果很硬核:老师悉数儿子的两宗罪,一脾气大,不能说,一说就着;二无法控制情绪,甚至要会举凳子、挥舞枕头,对抗老师。老师坚持自己没有打、骂,不信看监控。
另外,“说”和“骂”的界限在哪里呢?
儿子一岁开口说话,一岁半会说几首古诗,二岁可以自己玩拼图,背会三字经,并且基本路上有的车全认识,三岁已经自己认识很多字(我坚持给他读绘本),并且可以自己乐高搭建且清晰讲解。到现在为止,适龄的绘本,完全没有阅读障碍,可以独立阅读。而且从小开始,就会主动和邻居问好,算是个有礼貌的孩子。
说这么多,不是想说儿子厉害,是想真切地感受下,对儿子还算满意的我,面对老师嘴里一无是处的儿子,内心是崩溃的,真的很想去看监控啊!到底是怎么样的情形和言语刺激,会让一个五岁的孩子,面对一个老师和成人,会不顾自己的安危举凳子挥枕头呢?
离开幼儿园,我的眼角控制不住地湿润了,心疼这个五岁半的小男孩,是护短吗?是就是吧。
为什么在我眼里尚可的Rocky,在邻居眼里有礼貌的小男孩,会“大逆不道”,对老师举凳子挥枕头呢?
我想了很久,难过了很久,只能从我和他爸爸身上找原因。
1、从来没有第一时间站出来维护他。
为什么这个反思是第一点呢?因为老师在面对我提出的“谈一谈”的时候,很无所谓,并且从头到尾都是"儿子的罪状",自己完全没有问题。我想问题在于我和他爸爸都是相当”软弱“的人,总是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息事宁人为大,更何况是面对老师,从小可是就被教导要”尊师重道“。所以我们从来没有当面质疑过老师的做法,对老师总是笑脸相对,甚至是小心翼翼,毕竟孩子在人家手里嘛。可是我也不止一次,听过其他家长直接找老师理论,最终老师不停道歉并保证,小孩子也没什么嘛。
所以,也许是我们的退让和妥协,让老师们觉得对待Rocky的方法是安全的?
还有,我从小也是这么被对待的。出了任何事情,不管我对还是错,父母都是先批评我一通,这到底是“面子”问题还是“礼貌”问题?
无论是与别的小朋友发生冲突,还是在幼儿园遇到问题,如果他对了,我们第一时间就是要他退让,容忍;如果他错了,第一时间告诉他哪里做得不对。
可是现在,我想第一时间应该告诉我爱他,我在他身边,他并不孤单,不需要去战斗。
我还应该第一时间告诉老师我的诉求,我希望儿子得到怎样的对待和疏导。如果老师这般,他就不会那般。
我当然知道幼师不易,家长面对一个孩子都会崩溃,更何况老师面对二三十个孩子,不严厉不打压怎么行?可是,这二三十个孩子中的每一个都是家庭里的宝,都是父母眼里的别具天赋的天使,要不然为什么出大价钱读私立,而不是直接送去公立呢?因为我们重视教育,希望孩子得到更个性化的对待和培育呵护。
可是问题出在我身上,我无从埋怨他人。
- 不会疏导他的情感。
Rocky从小脾气倔,而且就是个“吃软不吃硬”的主儿。有道理慢慢和他讲,有事情提前和他说清楚,完全没问题。要是直接上来就批评,戴帽子,评价性语言,他无法接受。梗着脖子不认错,即便认错也不是真心的。
我也曾经头疼,但其实还是没有系统学习和重视。还是那句话,我也是这么长大的。在那个温饱勉强可以,坚持读书的年代,从来也没人重视过我的心理感受,从来没有人悉心耐心宽慰过我啊。
时代是不同了,问题在于,过去了这么多年,我也没有勇气重视过审视过自己的 心理问题,即便这个问题就像是房间里的大象,严重影响着我的生活和工作。
在这点上,我想得最多的还是:孩子是没有错的。这也可以说是护短,真的很后悔我为什么不从一开始就护短?就像我当年,也是没有错的,可是谁错了呢?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该如何帮助他发现自己的力量和边界,感知周围的界限,与环境和好。
不用通过层层考核,持证上岗才能当父母,这件事细想之下,真的是很可怕。
孩子身上所有的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我从不逃避这一点,非常认同。
我继而想大胆地思考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教育是什么?我想儿子之后得到怎么样的教育?我想他怎么长大?我想他长大了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教育是什么?或者我理想中儿子可以接受到怎么样的教育?教育中最重要的东西都是看不见的,而我理想中的教育环境是 以孩子为中心的课堂,以老师为中心的学校,以学校为中心的社区。这不是我的原创,来自于一篇公号,非常感触,且心生向往。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qN82tdhuJGKAyF9e0vj3eA
[一诺:教育中最重要的东西,都是看不见的]
可在教育资源匮乏的中国,面对能力有限的自己,如何实现呢?只能在心里实现了吧,默哀。
那么回到一个现实的思考。我为什么焦虑?我选择高收费私立幼儿园,外观大气豪华,形式主义一个又一个,就是想儿子可以以后上重点小学,然后重点中学,然后重点大学,学热门专业,进入TOP公司,然后过完一生?好像是这样,但又好像不是不这样。真实地拷问自己,我其实更希望他欢乐,他能在过程中多收获快乐和对自己的不断认识,能很好地融入社会又保有自我。而不是像他的爸妈,不知道自己的热情在哪里,爱好在哪里,能力的极限在哪里。所以我们只能用金钱去买安慰,问题是,即便是金钱,我们拥有的也很有限。
“要不然,让他幼儿园大班不要上了,在家玩儿一年吧,以后很多年要辛苦呢",他爸爸的一句话像闪电击中了我,让我兴奋,但是很快清醒,否决。
这怎么能行呢?万一小学跟不上怎么办?其他人都忙着上幼小衔接呢?让他玩儿一年?开什么玩笑。
而是这又怎么不行呢?孩子的天性不就是玩儿嘛。为什么儿子小时候那么早会背诵会推理会阅读?我刻意为之吗?还真没有。因为我本身不是高逼格强系统的妈。我只是本能地多和他说话交流,走在路上坐在车上给他介绍这个介绍那个,哼几首歌,诵几首诗,几天后发现他竟然记住了。我给他读绘本,一开始也没有指望他早慧,而只是通过书籍让他认识更多的动物、环境、人和神奇的事情,而他竟然就通过这些绘本,识字了,还爱上了阅读。
这应该算是玩中学吧。我没有给他报过早教班,因为我觉得孩子的世界在大自然,在室外,在每一个摔跤、奔跑、蹦跳中。
曾几何时,我的要求或者我的想法都变了呢?网上和现实中铺天盖地的焦虑吞没了我,我被裹挟着前进,又一次丧失了原本不牢靠的独立思考能力。选择了把儿子扔进大流中,被淘换,被拣选,被碰撞,被挤压,即便他还是幼儿园的娃娃。而当年从没上过幼儿园的我,这个年龄还在玩泥巴,疯跑。
说了这么多,可我敢让他小学之前“辍学”在家一年吗?最真挚的回答:还是不敢。如果我是个有魄力的人,我的人生也会不同吧。
不过,心里明确地一点是,我需要更在意他的内心成长。抛却那些华而不实的英伦风校服,高大上的STEM教育,没什么意思的幼儿园盛大毕业典礼,孩子都不知道什么意思的冷餐会,我想更关注他的内心。他是否开心?他是否觉得自己被重视?他是否感觉安全?他是否觉得被爱?他是否会主动去探索和试探?他是否还会不计后果的勇敢尝试?是否在犯了错之后,有承担和承认的勇气?是否知道在错误中才会成长,犯错并不是天塌了,犯错会被接受,犯错了还是好孩子?
写到这里,眼泪又想出来了,我真的不是一个合格的妈妈,我很心疼这个五岁半的小男孩。我好像不小心把他放在孤岛上了,让他独自面对汹涌的潮水和望不到边际的大海。
要改变的从来都不是孩子,我也没能力改变老师,所以需要改变的从来都是我和他爸爸。我们对他的影响,需要从我们自身的成长开始。是的,是影响,不是改变。如果我们自己从不放弃学习,孩子会差吗?看着父母读书、运动,孩子会只沉迷手机和游戏吗?所以,做一个主动性人格的人很好,但是主动是有边界的,一是主动只能针对自己,二是主动是有控制范围的。在自己的边界内,只针对自己努力,可以影响孩子;在可控制的范围内努力,可以带动孩子。改变的只能是自己,而孩子绝对是可以被影响的。
不断提高我们的内心抗焦虑等级,我们才能不焦虑地给他一个成长环境,不疾不徐,静待花开。
到这里,想起来老师也并不是完全没说他的好,说他确实非常聪明,但是聪明的孩子很难管。那么,面对聪明和听话,老师显然更喜欢听话。
可我只想要个“坏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