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评论

作者: 250e4b9ce3b7 | 来源:发表于2017-03-14 10:28 被阅读11次

    评论首先只是一个人对某件事物的认识与观念的表达。

    对舆论的旁观者而言,舆论场上多方观点的交锋与对抗,最大的价值便是给看着这舆论场的公众提供不同的思考与认知方向,倾听截然不同的观点的公众,可能各自走向让自己感到舒服的观点,也可能在众声喧哗中得到某些折中的启示。

    但评论员却没有如此好运,作为身处舆论场、直接参与观点交锋的人,他们可能比旁观者听到更多不同的声音,甚至面对种种直接针对本人的情绪。传播理论中的“极化”效应证明了观点对立的人群会在交流与互动中越发强化自己原来的立场与观点,从中庸走向偏执。从现实看来,经历过激烈争论的人们,也确是加固自己原有的立场多,修正自己观点的少。

    这似乎是一件好事,因为“一个评论员不能够只局限于‘正确的废话’,否则将对舆论场没有任何思想性、知识性的贡献”,而表达者,尤其是有志成为“意见领袖”的表达者,必当自己立场坚定、价值观稳固的时候,才能够进行有底气的表达,与反对者针锋相对,向赞同者寻求认同。

    但“极化”到底不是一件单纯的好事。明确的、各执一方的立场固然使人能够更直接、更明确而不犹疑地看待问题,却也容易让人或者不知不觉或者有意而为地去忽略不利的事实、曲解对手的话语,以千方百计地自圆其说。这对于评论员自己的立场修正、人格完善,似乎并不那么好。而且,在今天这个沸汤喧嚣、容易群情激愤的网络环境上,对话争论动辄变成对骂吵架,姿态也真的是不好看。

    当然,即使冒着让自己看上去显得极端、落在公众中眼中姿态不那么好看的风险,评论员还是要做评论员,因为这个世界毕竟需要评论员。新闻评论往往是面对社会问题而非盛世高歌时更有价值,作个不甚恰当的比喻,若新闻记者是在将这个时代与社会的一些病象与病征记录描述出来,评论员则要对病象与病征进行分析诊治,纠察病因所在,甚至给出药方。说到底,最要紧是“对症下药”。

    既是对症下药,便应当对准了,不可无症而胡乱开药,不可错诊而开错了药,还要分清急症缓症,以免错了轻重缓急。

    借了新媒体时代广泛迅速、超越时空的传播之东风,现在的评论者多,评论的方向与对象更多。一则新闻新鲜出炉,新闻中各人各方、各个环节无不是评论的对象;若是件“大事”借了网络不胫而走,那么除开专业评论者,但凡有表达空间的,也都会来“聊一聊”;若有人文章做得独到有趣,得了注意力,那便总也能挑出写错处,于是将他评论中的这些错处再评一评;若是评的人实在多了,真成了“舆论哗然”,那这舆论是不是正常、表现了公众怎样的态度与关注,又可以论一论了……

    这倒是公共话语场了,只是理性不理性倒要商榷。如果其中但求标新立异、一鸣惊人而罔顾轻重缓急、核心问题的人太多了,只怕于解决问题倒反而没有太大帮助了。不论是将新闻评论作为新闻事业的一部分还是作为公共舆论的一部分,其最大的价值都应当是促成某些改变,不论是普遍观念的改变还是具体明确的改变;然而当人们各执一方,都要与众不同的时候,那种通过凝聚群体力量促成社会改变的可能似乎反而小了。

    在这个意义上,做评论的人如何真正去做公众的代表者或公众的引导者,可能真的需要多些忘我精神而少些自矜自傲,找准落脚点而少钻牛角尖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评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xtcn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