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三部曲:输入、思考、输出。
不知道多少次在007社群看到关于写作的三个步骤了,许许多多战友的文章中都有涉及,我自己也曾经写过,可是,直到最近写学术论文,才发现自己并未真正领会写作的真谛,因为写作步骤对论文写作同样适用,而且深度适用。写作学术论文也是写作,必然也要遵循这三步,我怎么就忘了呢?!世间的道理都是相通的啊!
学术论文三部曲:阅读、思考、写作
关于阅读和写作,本人总结了如下两句经验(jiaoxun):写不出来一定是看得不够,写的不顺一定是看得不透。
写不出来一定是看得不够。
写作学术论文的前提是输入。是的,没有大量阅读,尤其是围绕某个主题有针对性的阅读,怎么可能马上形成自己的观点!所以,当我们写作之前,必然经过一定时间一定量的文献阅读,但是这个过程不宜过长,数量也不宜过大,因为汗牛充栋的文献是看不完的,我们不能等到万事俱备再开始写作,千万不要完美主义,只有动笔才能接近完美。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再进行文献阅读,逐渐明确选题,之后继续文献阅读,搭建初步框架。然后就可以开始写作了。
写的不顺一定是看得不透。
如果出现写的不顺的情况,这是正常的。因为你没法一次性把所有问题都考虑周全,写的不顺的主要原因是没想清楚。也许是观点不清晰,也许是框架出现逻辑问题,这就直接指向写作的第二步骤:思考。
为什么思考不清?因为文献看的不透啊,所以还要回到第一步——文献阅读。虽然通过前期阅读大量文献,基本形成了自己的观点,但是写作中仍然存在逻辑混乱、思路模糊的现象,那么这表明资料没有消化没有吃透,就需要再去看文献,尤其是重点的文献,反复地看,这次是带着问题看,边看边思考,所以就可以在看的过程深化认识,逐渐把思路理清。于是,对初步搭建的架构进行完善和细化,基本完成论文大纲,具体到二级标题。
继续写作。对于科研小白来说,一气呵成的写作是很少见的,总有某些内容或某些要点需要查找资料。因此,写作时,仍然需要不时地查找文献进行阅读,这种阅读通常是关于文章中某个具体内容或者观点的针对性阅读。它是补充性的,耗费的时间和精力相对较少。这个过程中,记住一点,不要停笔太久,千万不要告诉自己有了灵感再写,因为灵感只能乍现在你大量阅读和提笔写作时,思考和写作才能迸发灵感。
可见,整个论文写作的过程,就是写作与阅读相呼应的过程,写中看,看中写,越看越能产生思想,越写越能表达思想。期间一直没停的是我们的大脑,是思考。
总之,学术论文的写作=阅读,思考,写作,阅读,思考,写作,阅读,思考,写作……三者相互缠绕,螺旋上升,直至文章达成。
所以,不要期望不看文献就能写出好论文,也别期望一口气就能写出好论文,更别坐等灵感乍现再写好论文。阅读,思考,写作,一个都不能少。还等什么呢,行动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