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觉得孩子不听话,只抱怨孩子学习差,不思考原因,不改变方法,孩子依然不听话,依然学习差.
家庭教育中,经常听到的是“你怎么这么不懂事”、“你怎么这么不听话”、“为什么总是不听大人的话”……
是啊,为什么孩子不听话呢?为什么孩子总是教不会呢?
当孩子不听话、教不会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可能问题出在大人身上?
也可能是大人的很多想法和思路给教育孩子制造了障碍?
孩子是一张白纸,别给过多预设值
家长在嫌弃孩子不懂事、教不会而暴跳如雷时,正是因为对孩子的预设值过高,把孩子的思维能力等同于大人的思维能力。
所以,家长总觉得为什么这么简单、教很多遍孩子还不会,却不曾想孩子是从0开始学习,既没有足够的基本常识,也没有成熟的思维能力。
如果让大人从头学一门完全陌生的外语,大人也会摸不着头脑,无从下手。
这个发现源于我自己的育儿经历。当我教孩子自己会的东西时,总觉得他很笨,进步特别慢;然而,当我带他去学我不会的兴趣爱好时,却发现他进步很快,总能给我惊喜,所以鼓励表扬特别多,进步随之越来越快。仅仅因为他感兴趣所以学得快吗?我觉得不尽然,孩子的可塑性是非常强的。当我觉得他笨的时候,正是因为我会所以觉得入门的东西太简单,反而看不到他微小的进步,还觉得这些进步是理所应当,既没有表扬也没有鼓励。对于我不会的,因为不懂,所以看得到他细微的进步,一点一滴的变化,惊喜带来的表扬和鼓励更加促进了他的兴趣以及学习的劲头,从而让他有了更大的进步。
因此,不给孩子预设值,才能发现他的细微变化,更多的表扬鼓励他,他才能学得更快,进步得更快。
孩子也需要你的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不仅存在于人际关系中,更存在于亲子关系中,孩子也需要你的换位思考。
亲子关系、夫妻关系中经常容易因为太过于熟悉和亲近,产生过度的一体感和认同感。
这个导致的结果就是,既不过多解释自己,也不去了解家庭其他成员在想什么,下意识认为他们想得应该跟自己同步。
尤其是“我这是为你好”的行为,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他不懂大人认为的好,只被动接收到命令和要求。
站在孩子的立场,感受这些命令和要求,才能知道孩子接收这些信息时的心态,为什么不愿意接受。
站在孩子的立场,才能从孩子的感受出发,帮助孩子找方法,帮助孩子解决面对的问题。
站在孩子的立场,也才能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更好的引导教育他。
告诉孩子为什么,才能让孩子懂事
很多时候,家长会觉得孩子不听话,总是跟大人对着干。
那是因为我们经常觉得孩子听不懂,不愿意费神向孩子说原因,告诉他为什么。
孩子需要被说服,而不是被命令。
如果总是不跟孩子解释为什么,他会觉得只是按大人的要求做,当孩子的自我觉醒后,就不愿意再接受命令了。
在对孩子提出要求时,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告诉他为什么这样做。
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需要经常跟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想法,孩子生活中发生的事。
如果孩子不愿意,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理由,才能更好的说服他。
不要总是用强硬的方式命令孩子,还总说他不懂事。
你都没告诉他懂事是什么,他怎么会知道要懂事。
教育孩子总是不得法的家长们,不要总是想,为什么孩子不听话,更需要从自己出发,思考背后的原因,然后采取适用的对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