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时不时会想,等我出名了,该用怎样的方式讲述自己的故事。是温文尔雅的叙事,还是言辞激烈的吐槽,或者是诗情画意,或者是悲伤倒流。
大学时,盒子送给我的英语六级词汇书上,首页有一句简单的“be yourself”,就像《中国合伙人》里孟晓骏送给成东青字典里夹着的字条“有一天你会让我嫉妒”一样。年轻人经常会被一些细微的事物打动,年轻人永远饱含热情,当人们失去动力开始得过且过之时,就不再年轻。
第一次考六级时,我信心满满,仿佛坐在同一考场里其他人都是配角,他们的存在只是为了证明我的优秀。我特别不喜欢看到别人因为压线通过而庆祝,那些“60分万岁”的同学,他们的人生也就这样了。六级成绩出来那天,果然有人在朋友圈晒起了压线过的喜悦,仿佛有一种劫后余生之感,我对此相当不屑。
同样在那一天,我看着自己离及格线还有相当距离的分数,下定决定不再踏入六级的河流。英语六级测试,是名副其实的“反英语”,是所谓专家截取部分英语文章后的添油加醋。我终于明白,盒子所说“be yourself”的意义,不要被外界干扰,而忽略了你内心的声音。
回到文章开头,我想,如果我写一本自传的话,一定会把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写得轰轰烈烈,写得激情飞扬。那些不起眼的事情里,藏的才是人生的奥秘。如果每个人乐于讲述的故事,都变成了失恋、事业,甚至旅行,那才是“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我更喜欢听那些无厘头的故事,就算扭曲了逻辑,也总比自以为“有趣的灵魂”有趣一万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