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4045654/b4405f3f4445086b.jpeg)
友人向我诉苦说,她很迷茫不知道该如何与人相处,即使是家人也找不到一个可以让她宣泄放松的人。她说,不是我不愿意敞开自己,而是没人愿意接纳我。即便向亲人发牢骚,他们也只是站在家长的高度反驳她。最后她问,我这人给人的感觉那么不好吗?
当我问她“你向你的亲人敞开过吗?”她回答“不是我不愿意敞开,而是感觉没人愿意接纳我。我觉得家人间的亲情,朋友间的友情达不到我渴望的效果。” 最终,我们以文字无法确切表达她的意思,等哪天有空相见再面聊而结束聊天。
其实,在近一个小时的聊天中,她回答了我两三次“不是的”“不是这个意思”。 当我听到这样的回复,我的感觉是她潜意识里有些许的阻抗。也即是说,当她自愿主动来找我聊天时,她也未能做到完全的开放自己表达她想让我知道的。相识那么多年,我知道这就是她的聊天模式。问题不是"不是我不愿意敞开",关键在于,愿意敞开与做到敞开的区别。人与人的交往,包括亲人间的交流,只有心门能彼此开放,才能让感情的心流流通。她说"有些情感是自然而然流出水到渠成的"。可是,每个人都只有自己才清楚自己身心的需要,你要不说,别人怎么可能知道你想要什么呢?
一个人找亲人朋友倾诉,她最想要的是有人能理解她的感受,认同她。很多人都缺少"共情"的能力。特别是亲人,基于"爱子心切"的心态,都急于纠正亲人的不当思想,并引向自认为正确的方向。这样不仅开解不了倾诉者,反而增添倾诉者的失落感。如果友人能敞开自己,告诉亲人,我希望你们在指点我之前能先看到并理解我的情绪,那么,是不是可以减少亲人间的隔阂?人与人的交往,最怕的是各自压抑自己的感受与想法,结果是,我想要苹果,而你给了我香蕉。我在心里不满你给的是香蕉,你却在心里自我感动我给了你好的东西。谁都不是谁肚子里的蛔虫,谁都无法真正了解对方头脑里的想法与内心里的需求。唯有做到敞开自己,才能让别人了解你想要什么。没让别人清楚,对方怎么给得了你想要的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14045654/5e0b6134fd4f10fb.jpe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