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知道你记不记得当年那个背着母亲上学的贵州男孩刘秀祥?他的事迹感动了中国,感恩了无数人。如今的他又回到故乡,为了家乡的教育,为了家长的孩子们能摆脱贫困,他说:“回来能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感到很荣幸。”
他四岁时父亲去世,母亲受到刺激患上间歇性精神病,哥哥姐姐觉得生活无望,从此离开了家乡再无音讯。小小的他承担起了本不该由他承担起的责任。他要照顾母亲,还利用周末假期挖草药,捡废品,打工赚钱。即使这样他也没有落下学习,终于考上了大学。为了能照顾母亲,他背着母亲去上学,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他是个懂事的孩子,是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人。但是,我想说他哥哥姐姐呢?
2
看到这样的新闻:这户家里三个孩子,老大孝顺,总是能为父母考虑,虽说住的远,但父母有事总是会找他,大到生病住院,小到缺衣少药,是出钱又出力。老二从小就不省心,十几岁就开始混社会,早早与社会人结婚生娃,后来打得不可开交,离婚了把娃丢给父母,自己去深圳闯荡江湖。老三离父母最近,却是很自私自利,做什么都向父母伸手,父母怕他闹事,总是迁就他。
照顾老人最多的就是那个最懂事的老大,父母亲也心知肚明。母亲离开人世之际,把一半家产留给了老三,剩下的一半平分给老大老二。
都说这个老太太是有知识,有思想的睿智之人,她这样的行为多少让人迷惑。和这个母亲亲近的人问过她,她说:老大老实本分,分多分少即使有怨言,也不会太计较,他还是会照顾好他爸爸。老二本来也指望不上,能偶尔回来看看就行了。老三很自私,但看在钱的份上,他能经常回去看看他爸,不搞事情就很好了。
懂事的老大,就这样平白无故的担起了所有,不吵不闹,尽自己所能。这么做对老大公平不公平不论,寒心一定会有。
3
经常见到网上有女儿照顾父母多年,父母分房分钱却都留给几个儿子,提都不提给女儿一间房或者一些钱。父母亲这样偏心眼,是女儿始料不及的,伤心难过后,还是会继续照顾父母。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中国老人重男轻女的思想太深,女儿天天陪在左右,老人心里却总是惦记着儿子。儿子偶尔看望一下,买上几十元东西,老人都觉得真香。
传统观念里的女儿大都是善解人意,心思细腻,为父母亲愿意少些考虑自己的利益。就是这样一些懂事的群体,也往往会是被忽视的人群。
4
在一个家里,总有那么一个懂事的人,为了家庭,为了父母,为了孩子,不计较那么多,愿意为他人付出多一份时间,多一些精力。做得多了,难免会有情绪输出,这就会惹的不做事的人的反感,往往又是最不受待见的。
所以就形成了这样一种怪圈,不做事的人,不操心的人永远不会也不用负责。指望不上的谁也不必去指望,能干的只好永远在卖力。这难道不是在奖励懒惰,压榨懂事?这样的行为难道不是让懂事的人伤心,让不愿懂事的人轻松?这样的做事观念难道不是教人做一个逃避责任的人?
生活总是让很懂事的人承担最糟糕的感受和结果。
此文写于看到这个图片突发的感慨
![](https://img.haomeiwen.com/i9334279/eb584740cd5db024.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