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互联网+时代,新媒体尤其是自媒体已成为每家公司的“标配”,但是企业自媒体的运营状况却差距甚大。很多企业的自媒体平台前期投入了大量热情,后期却因运营不得法,而沦为鸡肋,弃之可惜。今天,我们请来了新媒体内容主编丁丽萍女士,就“新媒体或者自媒体的内容拟写和标准”这一话题,分享她的经验。
互联网自产生那天起就有着强大的功能,近十年来,网民使用习惯发生了巨大变化,用户行为方式从传统的PC端为主转变为“PC端+移动端”并重。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新闻在今天已经成为一种分享的、社会化的体验。那么,在网络时代,媒体用户到底喜欢什么样的内容?反感什么内容?
掌握新媒体三要素,就抓住了新媒体的核心
如果要谈论媒体,永远离不开媒体的三个要素,即,内容、社群和渠道。新媒体也是如此。所以,从这三个点来做分析也最容易让大家看到新媒体模式的核心。
加强内容思维
内容即王道。这是新旧媒体一致遵循的核心。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如果只有泛化的内容,可想而知必然很难出彩,也很难达到以内容促销售,以内容带品牌的核心经济意义。只有在细分领域扎下去,才有可能构建自己相对独特的竞争能力,凭借差异化竞争战胜对手。
树立用户思维
内容消费即用户。在互联网的平台下,内容生产不在与消费者无关,真正的内容要充分与消费者互动,把消费者当成真正的用户,用服务思维做内容。
明确社群思维
新媒体的产生和发展让粉丝开始变得越来越重要,粉丝经济在新媒体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粉丝之所以会产生并形成一定的规模,简单来讲,可以归纳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将一群拥有共同爱好以及价值的人集聚在一起。
新媒体时代的销售是用户式、社群式销售。一个产品如果不能构建自己的社群,长期经营就会出现各种潜在问题。
从全渠道运营思维出发,把自媒体趣味化
明确了新媒体的三要素,还要建立全渠道的运营思维,才能做好一个自媒体。
第一、变碎片为体系,内容要以体系化呈现
自新媒体产生以来,不管是微博,还是微信,都是火遍大江南北的新媒体。在新媒体热词中,最突出的就是“碎片化”。在社会节奏越来越快的互联网时代,碎片化时间成为现代人最大的特点。新媒体抓住了现代人的生活常态,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满足人们的阅读需求。当然,随着时间的碎片化,人们的知识也逐渐碎片化了。往往是东一点西一点的,就知识体系而言根本不能让广大的读者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
那么,对正在做新媒体运营的小伙伴、或者说立志想做新媒体内容运营的小伙伴们,在今后的运营工作中要做到的是,要准确定位新媒体公众号。对于公众号的内容做一个系统规划。最好的状态就是把公众号的内容如书本一样形成一个个的章节体系,给读者提供持续性且连贯的知识。最简单的概念就像连载小说一样。这样每个公众号都有一个独特的特点,为读者提供如书一样成体系的知识。这对于提高读者的粘性具有深远的价值。
第二、变随意为专业,打造更专业化的内容团队
现在很多企业虽然都是很重视新媒体的运营,但是在组建团队的时候往往过于随意化或者说过于边缘化。我曾经随便看了几家企业关于新媒体运营的招聘启事,条件基本要求是中文、新闻、广告、市场营销等专业,虽然专业看起来很对口,但是在给出的经验要求及薪资要求却处于初级水平。相比于传统媒体的专业化、团队属性,新媒体的组队过于随意。
在新媒体运营中,团队的建设也需要按照传统媒体团队建设的标准来安排。现在的新媒体公众号太多了,正处于大浪淘沙的阶段。因此谁更专业,谁更敬业,谁就会在这个时代生存下去。一旦一个企业的新媒体账号,在竞争中顽强的生存下去后,对于企业的口碑、品牌建设的价值将是无可限量的。
第三、变单一为丰富,构建多元化的表现形式
除了文字类的体现,现在的自媒体内容更多的会以图片,视频的形式来体现,一是简单直接的浏览,二是方便大家转发和传播。前面我们也说过,好的内容会引起阅读者的互动,转发,收藏。所以我们的内容可以用这三个标准来衡量内容的好与坏。
以上仅为个人对新媒体平台的的一些感悟,希望与中联智创平台的朋友们分享、交流。共同研究,把自家新媒体平台打造成专业的、有深度的平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