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6913594/0c6c782fdee36442.jpg)
教育时报代修鹏主编的题目吸引了我,打开链接,里面的内容更吸引我,文章所描述的主人公党玲芬,是我非常熟悉也一直仰望的优秀教师和读书人。
初识党玲芬,源于新教育的“丁香班”,知道一位网名叫做听雪的老师,在新教育缔造完美教室活动中非常出色。和党老师面对面的交流,是从17年河南教师读书会开始的,后来与她的交流也仅限于此,然后就是默默地关注她在河南教师读书会的付出经历和她的个人公众号“党玲芬”。书读得多了,就非常自信、坚定,她用自己的真名命名公众号,使我对她又多了几分好奇与敬仰。
冥冥之中,总觉得她要飞走,她的优秀,河南很多教师书友多少都知道一些。看到代老师那篇文章,我其实并不吃惊,相信很多人也和我一样,都在“期待”着这一天。
和党老师比,不管是比教学,比阅读,还是比写作,我都是很惶恐的,自知与她相差甚远。不过,读她关于离开、关于起飞的心路历程,我还是颇有共鸣的。
党老师和代老师,因为河南教师读书会共事多年,互相熟悉,彼此懂得。梦想召唤的力量,催促党老师起飞。何以做得足够果断坚定呢?要“快”,更要有“痛”。阵痛和余痛肯定会有,但那是在落地之后。起飞之前最大的感受是愧疚,最可怕的感受是,“我背叛了家乡,背叛了河南教育”。有时候也会觉得,自己怎么就变成了河南教育的逃兵呢?
如今7个多月过去,痛、愧与背叛的感受依然存在,但内心深处,不知何时涌来了,对河南教育的越来越多的仰望。这样的仰望,唯有离开,唯有对比,方能产生啊。曾经也是因为仰望教育高地、追逐教育梦想而远走他乡,如今站在他乡回望,回望故乡的土地,回望故乡的亲人,回望故乡的教育,一切都变得不一样,都变得那么亲切,那么美好。
是啊,我们都是从故乡的土地上起飞的。我不敢说情系中原,胸怀天下,我只能说,天下教育本一家;我只能说人生多了这样一条路,就多了一个色彩,多了一种体验,多了一份厚重,多了一种生命完整的可能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