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所在的的城市被阴雨天抢走了灿烂的阳光。电话回家,家里和我这一样而且还下了汤圆大的冰雹。清明前后茶树也慢慢苏醒,新芽像雨后春笋般的冒出了头。虽然同在一个县城但由于地理和气候的原因别的地方三月中旬就开始忙着采茶了。家处海拔1000米的我家只有在清明节后才开始有茶采摘。这时的茶叶已卖不出最好的价格。
也许在夏季时你还能看到每家每户燃起的炊烟,在茶季的时候每家每户每人都是背着特制的茶篓日出而做日落而息。年过半百的父母为了能多摘点茶叶中午就带着一包方便面在茶地里凑活。
小时候摘过几个类型的茶叶。最早的一批就只摘中间的一颗芯,我们那里叫做春笋。虽然价格高,但是产量不高。因为摘完这个后面的茶叶就不好摘了。所以我们只会从第二批摘起 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卖不出价格的时候我们就不摘了。让茶叶长几天自家采下做绿茶、红茶供亲朋好友做客休息聊天时饮用。
图片来源于网络
摘茶也是有技巧的,而且还会根据土地的肥沃来判断出茶叶的看相和摘出来的卖相。茶叶从树上摘下的时候是用大拇指和食指的力度配合从茶树上扯断或折断的,并不是用指甲掐断。动作不熟练或太快就会连蒂一起带下。土壤是否肥沃这时就会显现。土质肥沃的茶树长出的新茶绿油油的而且厚实,土质差的地方长出新茶叶子偏圆形、发黄、薄,采摘时容易把尾部的蒂一起带下严重影响卖相。小时候哪有那么好的耐性在地里一待就是一天。采茶的季节山上会有很多种野菜可以打来去卖我是那种宁愿深山野岭的跑者找野菜,也没耐心摘茶的熊孩子。记得小时候采的最多的就是一种叫做薇菜的野菜。
图片来源于网络家里以前也自己生产干茶,至于生产干茶的工艺到父母那一代就会结束了吧。生产干茶需要炭,由于国家的管控烧炭这门手艺活在我家那里已经不在,说起烧炭脑海里还会想起父母那时整天就是个黑人。和挖煤没什么区别。记忆里生产干茶,用来卖的的小茶(一芽一叶、一芽二叶)用的都是特制的铁丝网做的工具。第一步放在铁丝网上杀青。第二步再换到另一个铁丝网上大火烘干定型。这时候靠火候的掌握来控制茶品。也是考验摘茶时的摘工的技术时候,如果你是掐断的茶叶烘干以后你会发现茶叶的尾部都是黑色的,卖相不好。 火候过高,茶叶容易变红。就不值钱了。 茶季也是容易上火(牙疼)的时候,白天太阳的暴晒,夜间炭火的炙烤。做绿茶的工艺(自家喝的)稍简单些。放进大铁锅里炒一炒 ,弄出来使劲的揉几下,再放进锅里炒一炒,取出揉一揉,烘干放置一段时间。 带茶季过后夏天的阴雨天取出用小火在铁锅里翻炒几个小时即可。自家喝的茶还会放入一些苦丁茶,来增加它的苦涩,待到八月桂花开时,摘些桂花晒干放入茶叶中增加几分香气。翻炒之后的碎末即是作为红茶饮用的。随着科技的发展家里已不再生产干茶。直接卖到茶厂加工即可。
图片来源于网络家的记忆太多,烧炭的技术、制作茶叶的技术、取蜂蜜的技术等等。到我们这一代人谁还会记得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