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世界分享你的知识、经验和见解
这是知乎的slogan
并非只有“硬知识”才能登知乎上舞台,“软见解”照样可以。
“知识”大多需要过硬的本事。而“经验”需要“经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份经历,当经历也没有的时候,“见解”总该有吧。“怎么看……”、“如何评价……”这些就是为你准备的。对、不对,没关系,来说就是了。
世界并不是只有高姿态。
美食并不只有波士顿大龙虾,也有棒子面糊糊。
来说说知乎上常常谈起的问题:为什么抖机灵的那么多?
知乎上抖机灵带来的好处:用户量增加。很多人通过微博 人人网 QQ空间里的“知乎神回复”知道了知乎。
跑题一下:
我在微博搜索“知乎”后面相关搜索就有“知乎神回复”。还有两个刚刚经营起来的营销号。各自都有了两千多粉丝。还有个APP叫“知乎神回复”。可见已经带动起一大批经济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了啊。这——就是抖机灵的好处。
知乎呢?作为中国互联网少有的高端用户集散地,抓着一大把的优质UGC资源,岂可让别人在自己家门口挣钱的道理。有了!知乎日报就这么推出来了。
知乎日报成为了普通用户了解知乎的一扇窗。知乎试水新媒体的敲门砖。
媒体嘛,medium。做媒体就是做媒介,可你不传播出去谈何媒介。
传播。如何才能传播出去?如果你是个知乎老用户,下载打开知乎日报,定会明白。
大学学生宿舍中的智能限电系统是什么原理?→想当年费了老大的劲,才在大学宿舍用上吹风机
关于特殊材料的报道中,最有趣的是哪些?→蜗牛实在是太科学了
怎样培养自己的儿子?→带儿子去三里屯卖DIY贺卡,虽然后来被保安请走了
让标题更吸引人。更易传播。
1000人看到标题点进来,100人看完觉得,虽然标题和内容有点距离,但不是为一篇好文章——转!
知乎用这种方式,做到了雅俗共赏。
手头只以(只有)腾讯应用宝来说,“知乎”APP下载95万次。“知乎日报”APP下载92万次。考虑到ipad上没有“知乎”,我觉得移动端“知乎日报”的用户已经超过知乎。
但时间一长,问题就来了。
知乎日报带来了大批用户,他们看了很多上面的题目,看遍了“知乎神回复”。抖机灵成了理所当然。(想我当时拿到内测,胆战心惊的看知乎时候的心情…)
在知乎用户越来越多的时候,越来越多的知乎大V开始很少在知乎写东西甚至离开。
一百个看知乎段子过来的用户换不来一个大V带来的价值。
知乎上的产生的知识增长速度远不及用户增长速度。这样导致过多的用户稀释知识,使有高价值的答案更难站出来。
这中间的平衡点没有找准,引导没有做好。
交流故事 沟通想法
简书的slogan
在简书,也是这样。
非要每篇文章都高大上?没必要,简书的slogan我觉得很好,交流故事 沟通想法。
官方要代表简书的价值观。
鸡汤文,技术文,工具文,牢骚文,小说,评测,时政,影评,书评……这些都可以用“交流故事 沟通想法”来概括。
有人担心简书某一类文章泛滥,恰巧又不是自己心中喜欢的类型。
我觉得有些想多了。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你强我弱,你弱我强,都是正常。
现在简书还在起步,还没有到知乎的那个膨胀期。趁着这段时间,简书可以想想,到那个时候,该怎么做,才能不让简书变成微博,变成QQ空间。
【不行,我感觉我写东西总是东跑西跑没重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