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看过一个短视频,也算是根据真实事件拍成的段子:大学毕业的表姐在高档写字楼工作,某天,在洗脚城上班的表妹来家做客,一开始表姐还很有优越感,因为表妹高中都没读完,结果当表妹问自己工资时,母亲脱口而出:“她一个月就只有三千,哪像你,一个月工资上万,房子都买好了。”表姐很是尴尬,抬着电脑灰溜溜地跑回房间了。
评论区就有人在说:“这不就是我的真实现状吗?大学毕业,工资还没有那些没上过大学的人高。”
有人质疑读书真的有用吗?要是不读大学,说不定早就越入过万了。
很多年前,“读书无用论”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因为他们不服气凭什么拿到了文凭工资还不如那些学历比自己低的人高,想来想去,他们最终得出了结论:看来读不读书,也没什么区别,有些人甚至认为不读书自己还能赚得更多。
在他们的意识之中,十年寒窗苦读,不过是为了考所好大学,考所好大学未来必定就会有份好工作。至少读过书,拿到了文凭,那工资肯定不能比没读过书的人低吧。
他们自认为读书就该如此,如果没有得到预想的结果,那么一定是“读书”本身出现了问题,反正不会是自己的问题,尤其是当他们看到原来这么多人和自己一样的时候,他们就会更加确信自己以为的事实。
然而他们从来没有想过那些认同他们观点,实质上和他们是同一批人,认为读书就是上完学校安排的课程,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然后按部就班地考上一所好大学,最后毕业拿到文凭,至此,“读书”这个动作便再与自己无关。
这些人由于对“读书”这个词的理解太过肤浅,导致他们不会去接触课堂以外那些内容更丰富,思想更深刻,逻辑更严密的书籍,于是,便简单粗暴地得出“读书无用”的结论。
不要说他们,也许他们的父母就是如此理解的,所以,他们一开始就自然而然地受到了父母的影响,长大后,对此也从未有过一丝怀疑,于是,更加心安理得地接受了对这个词的定义。
对于不善于思考的人来讲,当周围的人都是如此理解时,那便是对的,即便不对,久而久之,也会慢慢说服自己那就是事实。
一开始被动接受错误的观念,到后来主动放弃学习的机会,一个人的智力就不会再有任何提升。
前段时间,“孔乙己文学”爆火,有人感叹自己原来和孔乙己一样,读了那么读的书,却依然混得很惨。
可是,有多少人想过,究竟要读哪些书,学习哪些知识,才真正可以做到改变命运?
李笑来曾说:“在我眼里, 知识有两种:无繁殖能力的知识和有繁殖能力的知识。显然,有繁殖能力的知识,比无繁殖能力的知识更有价值;繁殖能力强的知识,比繁殖能力差的知识更有价值。”
鲁迅笔下的孔乙己,懂得“茴”字的四种写法,就像我们读书学习的某些生僻字的读音,这种就是没有繁殖能力的信息。
我们可以背完书上所有的知识点去应付考试,可是比学习这些知识点更重要的是,掌握到学习的方法,与思考的能力。
背完这些知识点你或许会拿到文凭,但是这并非我们读书学习的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在未来我们依然会遇到新的问题,我们要运用那些有繁殖能力的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
李笑来认为有繁殖能力的知识有三个特点:“可以积累,因为它有积累效应;必须应用,因为它有指导意义;值得传播,因为它可造福大众。”
所以,往往那些在不断变好的人,都会读书,并且都会将那些有繁殖能力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之中。
相信读书有用的人,就会继续读书,并且他们阅读的书籍,不局限于某一类,最后,真的做到了读书改变命运。
而认为读书无用的人,他们对于“读书”浅显的理解,从不会主动去读书,也找到其他更好的出路,结果,他们只会在“读书无用”的抱怨中,蹉跎自己。
因此,那些说“读书无用”的人,实际上已经放弃了自我成长的机会,他们根据自己十八年寒窗苦读的经历,就因为暂时的事与愿违,便果断地剔除了自己余生学习的机会,想想真的挺可惜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