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大便多为每日1次,亦可2~3日1次或1日2~3次。
腹泻是指每日排便3次以上,或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或水样便,常伴有排便急迫感及腹部不适等症状。
腹泻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见于多种肠道疾病。
急性腹泻约80%为感染性,包括病毒、细菌及其毒素、寄生虫等,临床上不难通过病史询问及便常规、血常规等化验进行诊断。而一些慢性腹泻和一些表现不明显、容易误诊的疾病,比如肠易激综合征、肠结核、大肠癌、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都是需要在诊疗中进行鉴别的。
对于腹泻的患者,关注最基本的年龄、性别、病程、排便情况与粪便性状、伴随症状,就能区分大部分的疾病。
比如就年龄而言,功能性腹泻、肠结核、炎症性肠病多见于青壮年,而结肠癌多见于老年人。
对于粪便性状和伴随症状而言:
小肠病变的腹泻无里急后重表现,粪便稀烂成液状、色较淡、量较多;
大便见油层漂浮于水面、含食物残渣,多见于慢性胰腺炎等吸收不良性的腹泻;
慢性痢疾、血吸虫病、溃疡性结肠炎、直肠癌等病引起的腹泻,粪便中常有脓血;
肠结核和肠易激综合征常有腹泻和便秘交替的现象;
影响睡眠的夜间腹泻多为器质性疾病所致;
慢性腹泻伴有发热腹痛时,要考虑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阿米巴病、肠结核等。
以上便是常见的引起腹泻的疾病。
虽然大部分腹泻,可以通过结肠镜、活检明确诊断,但在缺乏相关检查手段和信息时,更应该重视体格检查,比如长期腹泻营养不良可见双下肢水肿,甲亢可扪及甲状腺肿大,神经内分泌肿瘤有时可发现皮肤潮红,糖尿病有时可发现自主神经功能失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