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父母规》读后感6

《父母规》读后感6

作者: 一1一1一1一1一 | 来源:发表于2017-11-24 11:00 被阅读0次

    7)从此刻起:  

      我要控制自己的情绪,

      和孩子一起安静和平的处理好每一个当下。

      因为我知道脾气和暴力只代表我的无能和对孩子的伤害。

    下面是在一个微信公众号里读到的案例:

    一个常见的生活场景——家长带孩子在餐厅吃饭。

    孩子可能因为不喜欢吃,或者吃饱了,急着出去玩,家长又在逼他吃。他就发起脾气,摔东西,哭闹,大喊大叫。

    《父母规》读后感6

    家长的做法:

    第一步,语言暴力。

    他怒睁双目,凶光毕露,恶狠狠地喝斥:“你搞什么?在这儿发什么疯?给我规矩一点!”

    进而威胁:“我再说一句,你如果还不好好吃饭,我抽你两耳光。”

    《父母规》读后感6

    第二步,行为暴力。

    孩子还是闹,家长一把把他提起来,重重地往地上一顿,暴喝道:“人家都在好好吃饭,你倒好,不仅不吃,还摔碗,你现在真是无法无天啊你,嫌我没打你是吧?!”

    扬手一耳光,孩子哇地大哭出来。

    第三步,强制孩子吞忍下委屈。

    家长因为不想成为整个餐厅的关注焦点,继续喝斥,“不许哭,再哭我还打!”

    孩子出于恐惧,忍住哭声,也不再乱动弹,但内心里充满了愤怒和委屈,坐在那里悄悄抽噎。

    第四步,推卸责任。

    为了合理化自己的暴力,家长开始将所有责任,都推到孩子身上。

    “我真的不想打人。但这都是你的错。你太不像话了,好好一个碗,你扔地上干什么,你这个样子谁受得了,谁看得惯,我不打你别人都要打你……”

    甚至从否定一件事,到否定孩子这个人。

    “你这个孩子,没救了,你就是一小无赖,什么也干不好,人又笨,又懒,还不听话,成绩还不好,以后肯定一事无成……”

    孩子终于被攻击得孱弱不堪。

    他坐在角落里,也不哭,也不闹,就是呆呆地坐着。

    家长很满意。

    觉得自己的方法非常有效,非常高明,甚至向别的“不规矩孩子”的父母兜售经验。

    “孩子必要时还是要打的,不打不成器,打了才会乖。”

    “你们太宠孩子了,会毁了他的。”

    “打他其实是为了他好,我怎么不打其他孩子呢?”

    看着这样的案例,用客观的眼光,我们明显感到这个家长的做法是错误的,甚至有点同情孩子。

    但现实中我们大多用同样的方式伤害过孩子,因为不能客观认识而不自知。

    比如孩子晚上看电视不写作业,星期天玩游戏不睡觉,成绩不好还不努力学习,转眼把刚收拾好的家弄得很乱……

    我们因为孩子的错误做法,往往被激怒生气,先是批评孩子,指责孩子为什么犯这样的错误,表示不理解。

    《父母规》读后感6 《父母规》读后感6 《父母规》读后感6

    孩子因为家长的蛮横态度,即使知道错了,也不会马上转变。家长接着更生气,把事实搁在一边,历数孩子的种种错误,好像自己一切的不满意都源于孩子的不争气,对孩子人身攻击,把孩子数落的一无是处。

    发泄完后,想办法合理化自己的做法,我这都是为了你好,这是“恨铁不成钢”。

    在这个过程中,大多家长是知道自己过分了,但大概人都有一个通病,就是永远觉得自己是对的。

    比如生活中,我们说错一句话,或者做错一件事,脸红了;但三秒钟以后,脸不红了,自己马上在心里头找出很多理由来支持自己的错误,认为自己完全对,再过一会儿,越看自己越对。

    何况面对的是自己的孩子,只是生你养你这一份功劳,对你的任何做法都不为过。把自己放在道德的制高点,任意的伤害孩子,而孩子毫无还手之力。

    这种做法不是在教育孩子,是在发泄自己的情绪。把孩子当做垃圾桶,倾倒情绪垃圾。尤其是母亲,来自工作、生活的多重压力,已经不堪重负,而父亲忙于应酬,普遍没有责任感,在教育孩子中缺席,再加上女性本来敏感的性格、多变的情绪,很容易在教育孩子时情绪失控。

    亲子之间的相处模式是有惯性的,孩子可能长期处于愤怒、委屈、痛苦的情绪中,而渐渐适应。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什么样的孩子。情绪失控的父母,教育出的孩子容易叛逆、多疑敏感、内心脆弱又好斗。孩子长大后,脾气也很暴躁、为人苛刻,严重的很可能发生性变态、神经病倾向。

    当这样的孩子长大,为人父母时,也会继承父母的坏脾气,出现“发泄伤害、复制暴力”的情况。这时,下一代幼小的孩子又成了坏脾气的牺牲品。

    那怎样做才是正确教育孩子的方式呢?

    回到开头的案例,作者给出了另一种家长的做法:

    第一步,温柔劝诫。

    孩子撒泼,要推碗,把食物扔到地上,家长轻声但又严厉地说:“宝贝,不可以这样!”

    孩子说:“我就要这样!”

    “爸爸妈妈还没吃饭,姥姥也没吃,你把食物扔了,大家就要饿肚子了……”

    孩子感觉到了家长不满的情绪,感觉不被接纳,更加愤怒,直接把一盘菜推到了地上。

    第二步,抱离现场,进行惩罚。

    家长忍住打骂孩子的冲动,把孩子抱离现场。

    在门外的长椅上,家长把他放在上面。

    说:“你做错事情了,你不该乱发脾气,把盘子推到地上。现在罚坐3分钟。”

    第三步,肯定情绪,陪着他发泄情绪。

    孩子自被抱出之时,就开始大哭。

    听说被罚坐,哭得更凶了。

    家长坐在他身边,温柔地坚持:“做错了事,就要承担。这个是没有办法撒娇的。如果我做错了事,我也会接受惩罚。”

    孩子继续哭。

    家长问:“你现在很难过对不对?”

    孩子点头:“嗯。”

    家长说:“好,那你先哭吧,你哭完了,我再和你讲一下道理。”

    孩子说好。

    然后大声哭。

    两秒钟之后,他说:“我哭完了。”

    第三步,讲道理。

    家长继续温柔地问:“好的,你现在可以告诉我为什么要撒菜到地上去吗?”

    孩子说:“因为我吃饱了,我好想去打游戏,那个游戏好好玩的,它是一个……”

    家长一直平静地倾听。

    孩子因为被真正看见,也平静下来。

    家长给出解决方案,“你知道吗,我像你这么小的时候,有一次,我也想去打游戏,不想吃饭,但我是这样做的……”

    孩子听完后,舒心地笑,“好的,我以后也这样。”

    “那,我刚刚说你做错了,现在我来告诉你为什么错了。因为你很没有礼貌,在公开场合大喊大叫,还把菜打翻,大家都吃不到了,都在饿肚子,你是不是做得不对呀?”

    孩子点头。

    “还有呢,服务员阿姨因为你把菜打翻在地上,还要来收拾,他们也好辛苦的,所以呢,我们在饭店吃饭时,不要把东西撒得到处都是……”

    第五步,向打扰了的人道歉。

    他们一起回到饭店,向同桌的爷爷奶奶和服务员道歉。

    孩子说:“对不起,我刚刚做错了,我以后不会了……”

    其他大人纷纷表示原谅。

    这种教育方式下成长的孩子,能分得清自我的边界,懂得遵守规则,负起该负的责任。

    其实孩子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

    《父母规》读后感6
    《父母规》读后感6

    孩子犯错误是正常的。要想教育好孩子,先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孩子安静和平地处理好每一个当下。看上去是为了更的好教育孩子,实际上最终受益的还是自己。

    但愿所有的父母,都能首先自我教育,把好好说话和控制情绪当做人生的必修课,没有脾气的胸腔,才能装满爱的教育,管控好自己的情绪,才能教育出一个从容、多知又识礼的孩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父母规》读后感6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ypxb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