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写一份棘手的报告,已经在海量信息中漫游了两三天,乱花渐欲迷人眼。
报告呢?还是空空如也,墨水堵死了?
三天前,你在起草报告时,默默告诉自己:「一定要做到最好!」 于是,你开始了信息丛林中的人猿泰山之旅......
在社会心理学家霍尔沃森(Heidi Grant Halvorson)看来,“做到最好”,恰恰是最平庸的配方, 人们通常会把事情做到“被要求的程度”,而不会做得更多。
霍尔沃森引用了20世纪70年代的一次调查:木材搬运工漫无目的时,平均负重是法定上限的60%,在设定具体目标后,工人们平均负重上升到了法定重量的90%,公司节省了一大笔财富。
它就是埃德温·洛克(E.A.Locke)和加里·莱瑟姆(Gary P Latham)两位组织心理学家的经典实验。
为什么与其说“做到最好”,不如设定一个具体的目标?
答案是: 具体的目标让你明确期望值,结果只有两种,达到或者没达到,不会给你自我欺骗和辩解的空间。
为什么在设定具体目标的时候,还要增加难度? 像美国的木材工人一样吃力前行?
答案是:这个难度是“可以实现的难度” , 木材工人们的目标是法定上限的90% ,而不是120% 。
霍尔沃森说:
艰巨而具可能性才是关键。因为有难度的目标会促使你下更大功夫,更加聚精会神,更加没有二心。你会坚持得更久,也能更好地运用最有效的策略。
现在,你可以放下「做到最好」这种空洞的口号,改为设定「具体而有难度的目标」。
具体的期望,令人心里清晰浮现出一座灯塔,你到或者不到,它就在那里, 相比之下,模糊的期望如同海市蜃楼, 风一吹,阳光一晒,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于是,你什么时候去做它呢?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你做到目前这样就很好了吗? “差不多差不多。” 上世纪,胡适先生早就讥讽过中国最有名的人是“差不多”先生。
难度合理,是让你不要盲目自大,纵然艰巨,也算是可能实现的目标,当你挑战成功时,不知道会有多喜悦!它又会激励你去挑战下一个具体而难度合理的目标,获得下一次的挑战快感... 这就是心理学家洛克和莱瑟姆提出的“高绩效循环”。
假如你止步不前,可以拿出一张白纸写下你现在的目标,看它是不是具体?是不是带来了充满刺激和可能的挑战?这样一思考,前方也许会骤然开阔。
注:
本文为《成功、动机与目标》一书笔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