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工作的心得记录,从今年的3月份陆陆续续记到了现在,3个多月过去了,我想也差不多也该有个总结了。
不是为了抱怨而记录,也不能因为宣泄情绪而故意添油加醋,只是很中肯地评价,这是一份怎么样的工作,我在这份工作中看到了哪些不足,又看到了哪些优点,而这些都将成为我工作之路上宝贵的经验,也是为了通过这些记录和分析,更好地帮助自己为未来做好选择。
某一天走在去买菜的路上,想起大学时体育场旁边的标语:每天运动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于是我做了一下简单的计算,我是88年生人,今年即将29岁,假设我70岁退休(这可能都算少了,我可能会没有退休的概念),那我至少还有41年的工作时间,我已经工作了4年,加起来总共有45年,还要比我们学校的50年少5年呢。假设我就是工作45年,那么我已经工作的这4年,占我整个职业生涯的8.89%,多么小的一部分啊,所以我有什么好患得患失的呢?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当中,早入行的先发优势,似乎正在充满不确定的剧变的社会中,日渐消弭。换行业,跳槽,将会是我们区别于父母一辈的标志,我们的职业观已经不会是一辈子只做一份工作,或者一辈子就在一个单位干到退休了。斜杠青年,自由职业者,创业,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近,慢慢会变得像空气一样普通。
沉没成本不是成本,这里借用经济学的概念,想告诉你的是,你已经付出的学习技能的精力,工作的年限等等,不应该成为你做选择时首要考虑的因素,这些东西已经沉没掉了。你的成本是放弃了的最大代价,也就是你想成为而又可以成为的那个人。比如买票看到了不好看的电影,最好的做法应该是直接起身走人,而不是为了已经沉没的票钱而浪费更多的时间。比如现在大多数人,在工作之前,都有过4~7年的学习时间,然后一部分人选择了和自己专业比较对口的工作,然而很少有人想过,自己真的适合吗?还是觉得投入的专业学习时间,如果不做相应的工作,之前的岂不是白学了?
我想二八定律在这里又会发挥作用了,可能20%的人会在发现问题之后主动改变,去尝试各种可能性,找到自己最想要,也最适合的工作。而大多数人,可能多余80%也不一定,会选择原地不动,觉得自己付出了这么多,或者自己现在已经不会别的什么了,还有就是为了绝对的安全感而忍气吞声。当然,我们不能排除那些真的适合和喜欢本职工作的人,他们很幸福。
然而自欺欺人真的好吗?掩耳盗铃真的能解决问题吗?当鸵鸟就可以逃避现实的问题吗?这世界有太多的错位,更有太多的将就和将错就错,甚至一错再错。原因有很多,懒,害怕,不愿意行动等等。我们有太多的理由来满足自己的自欺欺人和自圆其说,直到多年之后,“自证效应”注定来临:看吧,我就说我这辈子就这样了,我没什么能力,不像“那些优秀的人”,哎,后悔当年没有多读点书啊······
碌碌无为地过一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其实相当于:平平淡淡才是真。纵然心有不甘,却也慨叹人生无常,自己总是毫无选择。
然而真的是这样吗?或者真的应该这样吗?我们真的没有选择了吗?
马克扎克伯格在最近的哈佛大学毕业典礼演讲中说,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目标,要有一个干更大事情的目标(或者说使命,Purpose),最好这个目标要超越自己、心系他人。他还告诉我们,我们总是无法做一些更好、更大的事的原因,是因为我们忽视了每一件成功的事物背后,都是有数不清的失败的。我们应该勇敢地面对可能的失败,并且要习惯它。很多事情不是一开始就可以做得很好的,很多想法也不是一开始就出现的,所有这些都依赖一件事:get started,行动起来。
你有好的想法无法实现,你抱怨社会不公,抱怨自己的价值没有得到体现,抱怨好工作都被比人抢走了,抱怨生活如此无聊而枯燥,然而,你行动了吗?晚上想走千条路,早上醒来走原路。太多人的失败例子告诉我们,只说不做多么地简单,动嘴抱怨多么地容易,我想这样的人肯定是大多数,因此我们的世界天天被人泼冷水,就好像在过泼水节一样。于是,慢慢地你也发现,这世界不就是这样吗?努力总是没有回报,社会总是这么浮躁,金钱至上,唯利是图,附庸关系,太现实了,于是你也提起了水桶······
可总有一些人,会泼累的,他们会停下来好好想想,看看这周围的世界:不对,我为什么要在这儿泼水,在这有什么价值和意义,我应该离开这里。于是总会有人做出改变,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回过头才发现,自己原来所处的地方那么小啊,原来真正的世界这么大呢。
人是有思维局限的,这来自于他自身的教育,人生经历,家庭环境等等,这些造就了他的三观。然而人又是懒惰的,惰性是那么的自然而然地流淌在我们的血液之中,不愿意思考,更懒得去改变,得过且过貌似最舒服了。
很多人认为自己的一辈子就这样过了,然而现实中又有越来越多的例子冲击着我们,告诉我们,即使是再普通的人也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我们应该搭上时代前进的快车,而不应该在站台上和这列车挥手告别。
至于我自己的工作,我目前总结如下:
一 行业不足:
1 效率低下。包括项目计划,画图过程(痛点),使用的工具。
2 内耗多。专业之间,和甲方之间,国企内部原因。
3 粗放型劳动密集。体力消耗大,不需要创意,没有个人时间。
4 设计费没有竞争力,产值分配不透明。自己不知道自己值多少钱,几乎没有正向反馈。
5 行业局限。老行业却没什么太大的模式改变,身边的人没有活力,视野狭窄,能力单一,环境舒适但是单调。
二 职业不足:
1 工作内容,大部分是简单重复,深度要求越来越高,给的时间却越来越短。当了负责人后,体力工作会少一点。
2 设计工作(画施工图)专业性不强,偏向于应用,不求甚解也可以照搬套路。
3 专业瓶颈明显。末端辅助专业,单位没有行业大师,无法积累外部资源。
4 陷入大型项目,常年被套。大型项目繁琐但也简单,重复度高,持续时间太长(往往好几年)
5 行业下行,没有什么新项目。接触的项目少,类型少,学的东西就少。
当然我自己也有很多不足,比如不愿意翻规范,养成了不好的习惯,觉得枯燥无味,也没什么工作上的干劲。一直接受负反馈,没有口头鼓励,没有金钱鼓励,加班太多后,一直抱怨,恶性循环,却没有真正地考虑自己的成长。还有把职业和工作当做一回事了,觉得工作不好,也就觉得这个职业也不好了,疏忽了自己的专业技能。
三 工作优势:
1 没什么竞争压力。
2 工作环境坐办公室,人际关系比较简单(低层次的时候)。
3 作息比较自由,完成任务就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