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的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不泛有一些名家巨匠,留下一些奇闻轶事。
咸丰进士、清廷重臣翁同和,戊戌政变后,罢官回故乡常熟。他的书法名气甚大,一次,翁同和后花园珍爱的仙鹤丢失了,非常着急,亲笔写了访鹤的启事,到大街上张贴。然而,贴上不久,就被人揭去做墨宝收藏了。翁又写一张,同样被揭走。如是者三,翁同和啼笑皆非,毫无办法。
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以书法名重海内。其风格熟中返生,巧极生拙,有着看不厌、嚼不透的意趣。某次大会期间,见有代表在户外不择地小便,遂书写字条“不可随处小便”制止。岂知,几日后,这幅字条变成了侍卫官卧室中装裱精美、高高悬挂的条幅,只是字的次序,经裁剪有了变化,成了“小处不可随便”。
文学家、文物学家沈从文,长于书法,尤擅章草。抗日战争期间,故乡湖南发生灾荒,他欲效绵薄之力,无奈囊中羞涩。一日,他灵机一动,在报纸登出一则启事:“湘灾严重,死亡太多。我会写几个草字,想义卖一百件,全部作赈灾之款。”沈从文鬻字赈灾,一时传为美谈。
1929年,时任《大公报》记者的徐铸成,为陕西大旱灾募捐。一日,正忙于登记账目,开据收条,见一老者站于柜台外,掏出钱来要他登记。问其姓名,原来是清末大官僚、后曾任伪满“总理大臣”的郑孝胥。想到他的书法颇享盛誉,徐铸成便假装听不懂其福建口音,取出一张白纸:“请留下个大名。”没想到,郑孝胥伸手从怀中掏出一张名片递过来。徐只好照名片登记,心中感叹:这位大书法家,真是惜墨如金啊。
网友评论